每个网红背后都有段心酸的故事“陈小晨”冰皮绿豆饼也不例外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株洲晚报融媒体记者/旷昆红

    在通往天元区雷打石镇砖桥村村委会的路边,立着一家食品厂的招牌。该厂总经理是80后的陈晨,他带领这家食品厂通过一年的研发,打造了一款冰皮绿豆饼。如今,这款产品成了网红,在淘宝同类搜索榜位列第三名,月销量达40多万盒。

    想挣“大钱”和“快钱”,最初逃离家里的小食品厂

    “我从小看着父母做糕点,他们凌晨四五点就起床,太累了。对于干这一行,我很长一段时间都是拒绝的。”1989年出生的陈晨,从小看着父母做蛋糕。他家自制了个土烤炉,架起煤炉烤蛋糕,烤的过程中得全程守着,“夏天那个热啊!我这辈子都忘不了。”

    后来,陈晨的父母把小食品厂开在湘潭易俗河。虽然生产条件大有改善,有了电烤箱,但和面、发面、制作整个过程,还是由人工完成,利润也微薄。

    2009年,砖桥村当时的村支书到易俗河“三顾茅庐”,邀请陈晨家把小食品厂搬回砖桥村,带动村民就业。陈晨的父亲是老党员,尽管已经在湘潭有固定的销售圈,但2011年还是回了村,继续经营传统糕点。

    那时,陈晨年轻气盛,每天面对枯燥的揉面工作,心生厌倦,一心想要找个好行业挣“大钱”和“快钱”。

    2014年,他逃离了家里的小食品厂。煤炭行情好时,他跑去山西;房地产行业红火时,他一个猛子又扎了进去。现实却给了他狠狠一击,在不熟悉的领域,陈晨没翻腾出多大的浪花,更别说挣“大钱”。

    沉下心做研发整整一年,成吨原料送给村民喂鱼

    回家还是继续闯荡?陈晨左右摇摆。当时,他认识了一个在烘焙行业深耕了快10年的朋友。对方告诉他,民以食为天,不是行业不好,是产品和管理方式要升级。与朋友几次深谈下来,陈晨下定决心重回食品行业,用新思维在熟悉的赛道奔跑。

    2017年底回来后,陈晨对小食品厂进行了革新,全面升级厂房,建成标准化的无菌车间,还注册了“陈小晨”的商标。

    生产什么?市场需要什么?心里没底的他,一下子做了10多个品种。什么都做,但什么都做不出众,没有拳头产品,就意味着没有辨识度,很快就淹没在琳琅满目的糕点品种里。

    陈晨很快意识到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研,最终他决定研发冰皮绿豆饼,当时市场上生产厂家少,市民接受度比较高。

    从配比、口感到现代化生产流程,陈晨带领团队试验了一遍又一遍,绿豆原料成吨地送给村民喂鱼。后来,因为绿豆数量太多,鱼都吃不完,养鱼的村民纷纷拒收。

    整整一年,经过无数次的调试,口感合适、生产流程顺畅的“陈小晨”冰皮绿豆饼终于诞生了。

    满足网友挑剔的嘴,位列淘宝同类搜索榜第三

    “皮好薄,都是陷,看得见的豆沙,很细腻”“甜而不腻,入口松松软软,连着吃了好几个停不下来”……点击进入淘宝销售“陈小晨”冰皮绿豆饼的店铺,2万+的评论可见其受欢迎程度。

    酒香也怕巷子深。最初,研制成功的冰皮绿豆饼,除了和戴永红量贩零食连锁继续合作外,陈晨转变销售思路,拥抱各大电商平台。2020年因为疫情居家生活的人,对零食的需求比以往更甚。包装朴实的“陈小晨”冰皮绿豆饼,经受住了大家挑剔的嘴。2020年5月,“陈小晨”冰皮绿豆饼爆红网络,迅速成为一款“网红”产品。如今,在淘宝输入关键词“冰皮绿豆饼”,“冰皮绿豆饼陈小晨”位列搜索榜第三。

    如今,“陈小晨”冰皮绿豆饼一个月出货量在40万—50万盒。这家掩映在苍翠山林中的食品厂还解决了周边50多名村民的就业问题。陈晨说:“比选择行业更重要的是,始终保持学习的态度,在熟悉的行业深耕。”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