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醉心收藏乡贤文化作品的“80后”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刘涛和他收藏的部分乡贤作品。 株洲晚报融媒体记者 赖杰琦/摄

    株洲晚报融媒体记者/赖杰琦

    身为“80”后,刘涛在22岁之前,没有想到自己会与收藏结下不解之缘。不仅自己家中从来没有人搞收藏,甚至他在大学时,学的也是机械工程专业。但这样一个看似与收藏八竿子打不着的人,偏偏一头闯进了收藏圈,还在乡贤文化收藏方面做出了一些影响力。

    因缘际会进入收藏圈

    2006年,大学毕业的刘涛来到广州,因缘际会之下认识了著名鉴赏家黎展华,并拜其为师。黎展华的工作室里挂满了仇英、张大千、黄永玉、关山月等名家作品,耳濡目染之下,刘涛的艺术鉴赏能力迅速得到提升,并慢慢爱上了收藏。

    有一次,刘涛陪同黎展华到澳门参加活动,顺便逛了逛澳门古玩一条街。看到一家店铺内挂着的一幅梅花图时,两人停下了脚步,黎展华认真仔细地将画看了又看,转头跟徒弟刘涛说:“这画挺好的,作者管锄非又是你湖南老乡,你收了吧!”刘涛自己对这幅画也动了心,可五千元的价格让他犹豫不决,这差不多是他两个月的工资。经过一番思想斗争,最终,刘涛出手将画收入囊中,而这也是他收藏的第一件藏品。

    潜心收藏乡贤文化作品

    进入收藏圈后,名家字画看了不少,但刘涛最为钟情的还是家乡作者的作品。2011年回到湖南后,刘涛开始有意识地收藏起湘籍书画家的作品,尤其是湘籍乡贤人士的作品。“乡贤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历史悠久,内涵深厚。”刘涛说,不仅能从这些作品中追溯出许多当时的风俗故事、乡土历史,对研究当时的文化发展经济状况,也具有特别意义。

    一次偶然的机会,刘涛在网上看到有人在出售清末醴陵人吴德襄的一副对联。自从开始收藏乡贤作品后,他自学了很多文化、历史方面的知识,也认识了很多历史上的湘籍人士。刘涛知道,吴德襄曾担任渌江书院的山长,而且据考证,也是唯一的一位本土山长,绝对算得上乡贤中的“大咖”。对方开价两千块,他二话不说直接将钱打到对方账上。“吴德襄的作品现在不多见了,作为株洲人,我觉得自己有责任和义务让这位醴陵籍乡贤的作品回到家乡。”刘涛说。

    还有一次,刘涛经人介绍认识了一位益阳的朋友,得知对方家有祖传的一批老字画,其中包括萧大猷、王凤岐、郭人漳等人的作品,他立即与对方约好在益阳见面。次日早上天还没亮,他就带着老婆、孩子一起出发了,到达益阳时,还不到九点。“为了我这几件宝贝,你也太积极了。”朋友忍不住笑他,但他并不以为意,“我只想着早点见到这些乡贤字画。”

    随着藏品渐丰,刘涛渐渐萌生了将这些藏品开展览的想法,“让更多人知道株洲其实也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2021年3月,筹备多时的株洲乡贤书画收藏展在湖南工业大学开展,包括何孟雄叔叔何鼎臣的书法、湘军名将郭松林之子郭人漳的画作、渌江书院山长萧大猷的书法等在内的50多幅株洲乡贤书画作品,在展览中一一亮相,让不少市民大开眼界。

    期待乡贤作品被更多人看见

    如今,刘涛收藏的各类字画已有200多幅,日常收入大多也都投到了收藏中。“我平时不抽烟喝酒,也不打牌,就是收藏乡贤字画这点爱好。”刘涛说,家人对他这一爱好都十分支持,有时他在网上看中了某件乡贤作品但自己忙不赢,妻子还会帮忙替他“抢货”。10岁的女儿也在他影响下,对收藏萌生了强烈兴趣,平日里他去古玩市场淘货,女儿总缠着要一起去,遇到喜欢的小物件还会买下来放进自己的“藏品盒”。

    “收藏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刘涛说,尤其是当自己看到了某件藏品里面别人暂时还没有发现的价值时,会有种极大的满足感。而在乡贤作品收藏这条路上,他还将继续走下去,“往小了说,能让我自己学到很多知识,往大了说,能弘扬株洲本土文化。也希望有更多人能看到这些乡贤作品的价值。”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