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2021之一:“株报监督”那些事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天价”水费、停车场“圈地”……

    策划/株洲晚报编辑部 执行/株洲晚报融媒体记者 姚时美

    聚焦民生热点,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021年,株洲晚报强力推出“株报监督”栏目,“天价”水费、公共停车场私人收费、医院误诊致胎儿引产、申领疫情补助遭遇“脸难看”……一系列侵害群众利益的现象被曝光,推动解决了不少群众反映的问题,让他们的利益切实得到维护。

    “案结事未了”,舆论推动关注

    2021年,芦淞区文化园三期的物业管理可谓一波三折。3月24日,前期物业在落选两年后,因拒不执行法院判决,继续留在小区,拒绝办理移交手续,被芦淞区法院下达强制执行公告。

    原以为进入强制执行阶段,事情就会有结果,不料时隔大半年后,前期物业还未完成移交手续,芦淞区法院执行局却下了案件执行完结通知书。本报对这种“案结事未了”的现象进行了报道,引起法院高度重视,尽管通知书已下达,但仍在继续关注该小区物业移交问题。

    案例二

    “天价”水费曝光,服务单位登门道歉

    王先生一家三口,2021年4月到6月的水费高达2600多元,是平时的16倍。面对“天价”水费,株洲市水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工作人员称“只管卖水”,水费暴增原因也迟迟没有查出来。

    工作人员的“任性”答复,王先生不答应,本报也不答应,予以曝光。

    之后,市水务集团启动了应急预案,就此事进行了调查,并责成天元供水分公司就工作人员服务不规范行为向用户道歉,并对原因做了解释。王先生也只需按照以往的平均用水量进行缴费。

    案例三

    停车场“圈地”,多部门出面整治

    2021年7月,本报对城区地面停车场进行了调查,发现私人收费、越过红线、审批手续不全、收费“内外有别”等种种乱象,之后,进行了连续报道。

    经调查,被曝光的停车场,有近一半未在城管部门备案。为此,市城管局、市发改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部门积极发声,建议设立专门停车管理机构、建立城市停车设施经营者信用记录、引入社会流动资金、强化证照管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法律人士、知名博主也纷纷建言献策,就公共停车场管理在免费时段、象征性收费、专业统筹管理、地方立法、取缔私人非法停车场、公开招投标、工作考核等方面提出意见建议。

    案例四

    医院误诊致胎儿引产 曝光后道歉赔偿

    2021年9月,王女士在市和睦佳妇产医院多次孕检未查出门体静脉分流、肝内血管畸形。直到临产,才被通知转往其他妇产医院诊治,胎儿最终被引产。

    王女士多次与医院协商无果,只好求助本报。此事经过本报介入后,医院承认存在设备不够先进、经验不够丰富等原因,最终向王女士道歉,并作出相应赔偿。

    案例五

    疫情补助领不到 主管单位自我检讨

    某物业公司法人代表赖女士明明早就递交了申报资料,却拿不到疫情补助。2021年10月,她向本报提出求助。

    记者陪同赖女士前往天元区物业服务指导中心,遭遇了非一般的经历。办公室里有两名工作人员,面对记者询问谁是彭主任时,没有一人主动回答。直到通过阳光栏照片返回询问时,其中一名男子才承认其就是彭主任。其理由是,“我忙不赢,在汇报工作。其他人说不说我管不着。”

    该中心负责人面对记者则客气得多,主动说明工作人员主动为民的服务意识有待加强,并答复15天内给赖女士回复。

    案例六

    建宁驿站停用,完善后向市民开放

    2021年11月,河东沿江风光带沿江路部分建宁驿站停用,致使附近群众“如厕难”,经本报报道后,引发广泛关注。

    市生态环境局、市城管局对此积极做出解释和回应,向区政府、市政府报告情况。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督促并组织城管、环保、住建等部门进行现场调研,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讨,拿出了具体的整改方案。经逐步完善,当月29日,2座公厕和2座“建宁驿站”完成整改,对外开放,剩下2座驿站正在加紧整改,完善后再向市民开放。

    案例七

    电费暴涨太任性 超出必须退还

    从2019年7月1日开始,湖南省转供电终端一般工商业用电到户最高限价为0.8503元/度,而丰园大厦的沿街商户一直被收取1.11元/度,从2021年4月开始,涨到1.32元/度。

    收费可不能任性妄为。本报记者及时介入,并与芦淞区市场监管局对接,该局介入调查,并明确表示,超出部分电费,转供电终端必须退还给用户。

    案例八

    不识字也包过科目一、科目四?查!

    2021年11月,谭先生在荷塘区“联创交规速成强化培训中心”学习驾驶,该机构声称科目一、科目四包过,谭先生觉得不靠谱要求退学费遭拒。

    本报介入后,该机构竟称“不识字也能过”,口气好大。荷塘区金山市场监管所接到本报反馈后,第一时间约谈培训机构负责人,要求其对违规行为进行整改,并协调该负责人与谭先生协商赔偿事宜。

    案例九

    狗咬人后继续散养 曝光当天被带走

    天元区金彩明天小区住户李先生于2021年11月被该小区住户佘某散养的狗咬伤,佘某以“没有证据”“不懂法”为由拒绝协商,拒绝赔偿。

    佘某的气焰如此嚣张,而且在狗咬伤人后,将狗继续散养,让李先生很不满。本报将佘某所作所为予以曝光,此事见报当天,公安机关就第一时间介入,带走了佘某的狗,检查是否患有狂犬病。

    李先生眼看协商索赔无望,向法院提起诉讼。

    案例十

    株洲西站堵路更堵心 各部门发表破解之法

    关于株洲西站的投诉信息,“交通乱象”一直占大多数,而出租车排长队引发的矛盾排在榜首。本报及时关注该现象,并进行曝光。

    造成这种乱象的原因在于“九龙治水”,最后落个无人管的尴尬局面。在本报的推动下,株洲西站、交管部门纷纷发表破解意见,表示要重新统筹规划,制定新的交通组织方案。

    短评

    不知不觉,“株报监督”栏目已推出近一年。这一年里,晚报记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直击问题、直面矛盾,曝光了一系列侵害群众利益的现象,解决了很多市民的急难愁盼问题,体现了媒体的态度,彰显了监督的力量。

    我们盘点的这十起案例,只是晚报记者调查采访的一小部分典型事件。在这背后,栏目记者付出的努力比我们在报纸上看到的多得多。我们欣喜地看到,栏目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与读者的贴合力越来越强,“有事找晚报”不只是一句宣传口号,它已渐渐深入人心,在读者心中建立起了好口碑。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努力还远远不够,媒体的力量仍然有限,要完全推动事件解决,舒缓矛盾,还须各方共同努力。

    读者的肯定是我们前进的动力,2022年,我们一如既往地在这里,等你。

    (李曙光)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