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日记本收藏那些事儿

  • 上一篇
  • 下一篇
  • ▲作者收藏的部分株洲本地企业印制的日记本。 陶小忠 供图

    ▲日记本上印有关月山作品《新开发的公路》。 陶小忠 供图

    陶小忠

    近些年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量老日记本报废,进了废品收购站,而收藏爱好者却开始了“抢救”行动,将它纳入收藏品种之一。

    老日记本曾是人们使用最多的文化用品之一。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但当时全民文化短缺,急需补充文化、科学知识,作为学习的日用品——日记本被大量印制,封面被制成软皮、硬壳纸、塑料皮、丝绸包装的,并且印刷精美,配印了大量插图,受到大家喜爱。记得那时除了经济条件较好的人能去买它使用,许多时候,当工作、学习中被评为先进,或者遇到人生重要事件,例如参军、升学、荣调、晋升、朋友分别才能获得。日记本曾一度成为奖品、纪念品的代名词。

    老日记本的确具有一定收藏价值和意义。一些老日记本印刷精美,出现了许多精品。例如我收集的1955年-1959年《美术日记》配以多幅古代、现代名人绘画为插图,书写页上下角也都配有名画小插图。还有一本1956年的美术日记本(甲种本),尺寸达18×18CM,200多页的日记本里,名画就达140多幅,使得日记本变成一本名人绘画珍藏册,拿在手上有种爱不释手的感觉。且这种日记本印量都不大,能拥有这样一本日记本,对收藏者来说弥足珍贵。

    老日记本的时代意义不容小觑,我国日记本的印制总是与时代脉搏紧紧相连。上世纪五十年代,许多日记本中的插图是新中国建设成就,而上世纪六十年代则印制的是《学大寨》《学大庆》日记本。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时期,日记本的插图更是百花齐放,有反映建设成就的、有展现文化艺术体育成就的、有风景名胜的……国家的一些重大事件也印制上了日记本,如毛主席纪念堂建成、教师节、香港回归等,日记本成了展示新中国成就和发展的一扇橱窗。

    还有地方和企业同样发行了大量日记本,虽然这些日记本在印刷精美程度上难与一些印刷精美的日记本相比,但它的地域特色,文史资料作用不可小觑。再加上这类日记本流行区域范围小,保留下来的数量也相对较少,因此颇为值得收藏。比如我收集了一部分株洲企业印制的日记本,有的是开党代会、有的是开职代会、有的是表彰先进……红湘江机器厂发动机试制成功、株洲利用湘氮废水灌溉工程建成这些大事件都印制了日记本,这也是株洲工业发展轨迹的见证。

    最难收集的应是所谓名人曾用过的日记本,由于名人的地位和对社会的作用贡献,使得这类日记本成了收藏中的翘楚。其中名人所写的日记中记录的事项,有助于了解名人的思想、行为、动态,因此这类日记本往往是拍卖场上的热点。例如,诗人郭小川的一本日记本在拍卖会上就曾被许多收藏者抢拍。当然,这类日记本不易收到,收集它要花费一定的价钱。

    十多年来,我已收集新中国成立后各个时期的老日记本上千本。当人们要了解新中国成立后人们的审美情趣,了解几十年前的新中国是啥样,株洲是啥样,人们的工作、学习,甚至情感是啥样,也许这些老日记本会告诉你一些答案。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