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孙三代寻烈士 一抔黄土归故里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本报讯(株洲晚报融媒体记者/何春林)此次迁葬的27名烈士,他们牺牲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的是在战斗中,有的是在备战中,有的是在抢救人民生命财产的过程中。昨天,60多位烈士后代来到墓碑前,敬鲜花、三鞠躬表达哀思。

    得知伯父苏本桥要安葬在株洲烈士纪念园的消息后,68岁的苏爱英几度失眠。因为身体原因,苏爱英平时很少出门。昨天上午,她坚持来到了烈士纪念园,子女怕其受刺激,没有将其带到迁葬现场,而是安排她坐在车内。

    苏阿姨说,新中国成立前他们家就离开了安源,几经搬迁,最后回到株洲定居。新中国成立伊始,爷爷苏月华四处打听当红军的儿子下落,苦苦期盼了几年,始终未等到人归,带着深深的遗憾离开了人世。这样一来,寻找亲人下落的重担就落在她的父亲苏本石肩上。上世纪60年代中期,苏本石通过查找党史资料、新闻报道,得知自己的哥哥早已牺牲,但没有查到具体信息。

    上世纪80年代初,苏阿姨为了完成爷爷和父亲遗愿,继续寻找伯伯苏本桥。

    “只要哪里有伯父的消息,我们就会往哪去。”苏阿姨说,这些年,她和家人根据党史、书本中的线索,去了原中央苏区的吉安、赣州、兴国、宁都、瑞金等地寻找伯父战斗的足迹,以求证其牺牲时间、地点等细节。由于时间久远,查找工作极为困难,每到一处都是满腔热情而去,失望而归。

    “迎红军战士魂归故里,慰战斗英雄在天之灵。”苏爱英的女儿说,一家人寻找的过程,也是见证烈士英雄事迹的过程,所到之处所见所闻都是心灵的震撼。比如,他们前往广西全州湘江战役纪念馆,走访湘江战役旧址时了解到,红军在此突破敌人的第四道封锁线,损失数万名战士。当地群众回忆湘江战役中“血染十里溪”的惨烈场面,悲痛地说:“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吃湘江鱼。”

    今年清明节期间,一家人终于确定,苏本桥于1934年9月30日在兴国县防御阻击战中牺牲。由于没有找到墓穴,一家人在烈士浴血奋战的现场,捧回了一抔黄土,珍藏在家中,直到此次迁移安葬。

    如今,苏本桥的名字写入了株洲英烈谱和英烈墙上。

    “我们祖孙三代苦苦艰难寻找亲人七十余年,终于有了结果,在此衷心感谢社会各界的支持及关怀,他终于回家了。”苏本桥烈士的后人哽咽道。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