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晚报融媒体记者/罗欣 通讯员/刘天阳
谋发展、惠民生、促和谐……翻开市政协九届一次会议以来的提案,大到经济社会发展,小到群众衣食住行,无一不饱含着政协委员浓浓的履职情怀,传递着建言献策“好声音”。
九届一次会议以来,市政协共收到提案1682件,立案1192件,转作参考490件。一件件提案的提出,彰显了提案者的思考和智慧。一件件提案的办复,反映着承办单位的责任和作为。一件件提案的落地见效,助推我市阔步迈向制造名城、幸福株洲。
数说提案工作
●概况
市政协九届一次会议以来,共收到提案1682件,立案1192件,转作参考490件。
●内容
经济建设类410件,占34.4%;政治建设类59件,占4.9%;文化建设类162件,占13.6%;社会建设类469件,占39.4%;生态文明建设类92件,占7.7%。
●背后
A、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阅批重点提案70多件。主席会议成员领衔督办重点提案54件。
B、走访委员、民主党派、界别、承办单位,进行提案督导300余次;其中组织开展提案办理协商活动106次。
C、在政协全会上表彰通报优秀提案239件。
聚焦典型提案
精细化管理擦亮“宜居之城”成色
●效果呈现
今年5月26日,我市首批“城市管理精细化示范街”正式揭牌,示范街的指引牌也正式亮相株洲街头。首批授牌的两条街分别为天元区长江北路(长江广场—嵩山路口)以及芦淞区七一路(人民路口—沿江路口)。
示范街在哪些方面有示范效应?据了解,示范街评选涉及环境卫生、门店经营管理、市政绿化、垃圾分类等多个维度,必须达到基本要求:街道环境卫生要做到干净整洁,门前三包责任制要到位,包括门店诚信管理、市政道路基础设施的维护等。示范街里还分别设立了“街长”和“社会街长”,“街长”由政府部门人员担任,“社会街长”从群众中选出。
以“一条街”作为示范引领,向整个城区延伸。这样的精细化管理,正持续擦亮株洲“宜居之城”的成色。
●提案回溯
经历过创文、创卫,株洲城市管理取得的成效可谓有目共睹。不过,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病”也越来越凸显: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人行道出现大面积不平整、不美观问题,城市家具风格不一……
为此,特邀(城建城管)界别委员提交提案,建议以提升城市景观为契机,促进交通畅通为方向,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这涉及很多具体工作,如人行道要做到路面平整、顺畅、干净,城市盲道、无障碍通道应连续、通畅、安全,建宁驿站应整洁无异味、设施功能齐全;交通畅通方面,完善中心城区路网结构,畅通道路微循环,提高绿色出行比例。该提案还建议,结合“双修双改行动指南”和“交通畅通工作方案”,出台新的行动方案,力争半年内有大变化、一年内出成效、三年里成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