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槛被挖槽穿电缆线 分袂亭“飞线充电”煞风景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分袂亭处出现“飞线充电”现象。 记者/刘平 摄

    本报讯(株洲晚报融媒体记者/刘平)“飞线充电”既影响市容,又存在安全隐患。12月19日,在河东湘江风光带游玩的市民发现,分袂亭存在“飞线充电”现象。

    现象

    分袂亭现“飞线充电”

    分袂亭景点由多栋仿古建筑组成。

    记者核实发现,分袂亭的建筑,门窗为实木材质,多呈关闭状态。在位于分袂亭左侧的仿古建筑,紧闭的木门下伸出2根带插座的电缆线,供电动车充电。电缆线有点粗,为方便电缆线从木门处穿入,木门门槛上挖有小凹槽,在电缆线穿过时不影响木门关闭。

    有市民指出,在门槛上挖凹槽会对景点造成破坏;“飞线充电”一旦引发火灾,后果不堪设想,希望相关部门加强监管。

    经历

    曾毁于兵祸和日机轰炸

    现位于河东湘江风光带的分袂亭,是于2017年12月在新址重建的。

    关于分袂亭的故事,可追溯到南宋时期。

    南宋乾道三年(1167年)8月,大儒朱熹与湖湘学派代表人物张栻在岳麓书院讲学论道,留下“朱张会讲”的佳话。后朱熹和张栻同游南岳,归途中夜宿株洲,次日分别,互赠诗留念。史称“朱张分袂”。

    元代进士谢一鲁发起并组织修建分袂亭,纪念“朱张分袂”,原址位于建宁港南岸。

    1918年,分袂亭毁于兵祸,后又重建。亭高3层,是株洲当时最高的建筑,匾额和楹联为清末举人雷飞鹏撰书。

    抗日战争爆发后,株洲防空警报台设在分袂亭的顶层。1944年,分袂亭被日军飞机炸毁。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