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肉亲情

  • 上一篇
  • 下一篇
  • 胡佑志

    蓦然间,这个冬季就已经悄悄地来了。临街的铺子,窗栏上挂着的腊肉和香肠,还有随着寒风飘来的一阵肉香,让我想起了家乡的父母,想起母亲也会在寒冬里忙着做腊肉。

    过了冬至前后,家家户户就开始做腊肉了。家里有腊肉吃,就说明日子过得还可以,要是困难一点的家庭也会割上几斤上好的猪肉腌制腊肉,这样才意味着一年里有个好光景。

    那时我们家里很穷,要想吃上一次回锅肉,恐怕都得一个月或是两个月,这对年少的我来说,简直是望眼欲穿,见到肉都流口水。父亲在外干着体力活,好长一段时间,家里无肉可食,父亲感到腰膝酸软,力不从心。母亲就从油罐子里舀出一块猪板油,在锅里化开,掺入清水,烧沸后再拌入葱花、食盐、味精等佐料,叫父亲喝下去。一旦家里割上了猪肉,我们一家就沉浸在吃肉的幸福氛围中。

    好不容易挨到过年,父亲才将山里的木头出售,换回十来斤猪肉。母亲将肉切成条形状,大约两斤重一块,用粽叶拴着,悬吊于厨房灶台的梁上。一阵烟熏火燎之后,腊肉就基本成型了。外表通体红亮,里面肉色淡红,令人馋涎欲滴。

    正月里,有亲戚朋友来作客,母亲取下一块腊肉,洗去表面柴火烟渍,与白萝卜同煮。待母亲切腊肉时,我就守在灶台边,眼睁睁地盯着母亲切肉。母亲就说:“你是个馋嘴猫哈,都还没有吃,你就想吃了。”往往这时,母亲就会递一块骨头给我,骨头上的瘦肉泛着淡淡的烟火气味,直达味蕾,唇齿馨香。

    为了家里能每年吃上腊肉,我选择在异地务工。一到冬季,就将钱寄给母亲,叫母亲多做一些腊肉,回家时好吃。年底,我回到了家里,发现母亲腊肉做得很少,大约有二十几斤腊肉,问母亲咋做这么少。母亲说:“你爸说你在外挣钱不容易,以后用钱的地方还多。”听了母亲的话,我一时无语,泪水瞬间溢满了眼眶。父亲随后说:“儿啊,我和你妈还能劳动,我们以后自己养一头猪,过年腌制腊肉来吃,还货真价实无污染。”父亲说得轻描淡写,而我已是泪流成河。

    初为人父,便与父母相隔甚远,只有哥哥、嫂子在家照顾父母。每次回去,都是住宿不了几日便匆匆返回,感觉此生和最心疼我的父母聚少离多。有一阵子,工作忙,家里孩子事情又多,一年时间都没有回去看望父母。一日下班回家,发现家中一个熟悉的身影,那是我的父亲。“爸!大老远的你怎么来了,也不提前告诉我一声。”父亲说:“这么长时间你们没有回来了,你妈惦记你们呗!叫我来看看。”末了,父亲又说:“我今年养了一头猪,冬至那天宰杀了,我和你妈做了香肠、腊肉,给你带了一些来。”

    走得再远,一旦吃上家乡的腊肉,就不会忘记回家的路。我和妻子已经约定,这个冬季,一定早早回家,与父母共享年味里的腊肉亲情。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