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晚报融媒体记者/刘芳
婚姻,是一门学问,婆媳关系,更是学问中的学问。那么在处理婆媳关系中,老公要扮演什么角色?
因育儿观不同
与婆婆产生矛盾
小月的儿子7个多月了,因为夫妻俩都要上班,所以主要由婆婆带。
最近,小月发现孩子的便便又干又硬,而且每次拉便便都会难受地哭闹,带着孩子去医院诊断后,医生说是便秘了,可能是奶粉里的酪蛋白太多了,建议减少宝宝的奶量。
小月心里越想越不对劲,自己泡奶粉从来都是按标准泡的,她到家后特意观察了婆婆泡奶粉,不看不知道,一看真是吓一跳,每一勺都是满满的,一勺赶上别人两勺了。
就泡奶粉这件事,小月之前就已经和婆婆说了好几次了,奶粉一定要按照比例兑,一勺就是一平勺,千万别泡太多了,没想到老人嘴上答应,但是一直按着自己那一套来。
小月还算性子好的,调整了一下情绪,跟孩子奶奶说:“妈,都跟你说了多少次了,奶粉不是越多越好,太浓了容易导致孩子消化不良,你看孩子现在都便秘了。”
哪知道老太太根本没有认错的意思:“哎呀,哪里要这么精准,孩子太瘦了,比别人家同龄的娃娃小了一圈,还不是因为你没有奶,奶粉营养本来就比不上母乳,多喝点怎么了?”
虽然心里的火蹭蹭往上蹿,但是为了家庭和谐,小月还是在心里默念了“这是长辈,不能生气”一百遍。
婆媳矛盾的背后
有一个和稀泥的“猪队友”
小月转身回了卧室,想让老公出面调节一下。
哪知道自己情绪激动地表达了半天,孩子爸弱弱地说了一句“不用那么精准吧,便秘也不一定是因为这原因,我妈年纪大了,你让着她一点就好了。”
“什么?我有没有听错?关系到宝宝健康的事情,居然要我让着婆婆?”小月被气得跳脚。她说,“果然,每一个婆媳矛盾的背后,都有一个爱和稀泥的猪队友。”
后来,小月拿出了医生的诊断书,一字一句地念给婆婆听,还给她看了网上专家的视频,婆婆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并保证下次一定按照标准给孩子泡奶粉。
其实,事情很容易解决,只是“猪队友”在碰到婆媳矛盾的时候,只会不清不楚、不明不白地“装聋作哑”,选择逃避,才会让婆媳关系越来越糟糕。
“在鸡毛琐碎生活里,女人最在意的往往不是矛盾本身如何化解,而是在化解矛盾的过程当中,老公有没有站在自己身后。”小月觉得这句话真是说到了心坎里。
小月心里明白,“我们这一代和父母那一代,生活的环境和经历都不一样,育儿观念存在差异和矛盾在所难免。但是,既然选择了让老人来带孩子,我们心里肯定已经有了准备。”
只是,婆婆毕竟不是亲妈,有些事情不能“直言快语”,说少了怕娃带不好,说多了又怕婆婆有情绪,真的是很难。
小月认为,这时候,只有身兼丈夫和儿子双重身份的这个男人,联结妻子和母亲,起到润滑和协调的作用,婆媳关系才不至于剑拔弩张。
男人双重身份的考验
在知乎上,有一个问题叫“你会因为婆媳关系离婚吗”?
在这个问题下有近 700 个回答,因为婆媳关系最终离婚的比比皆是,观察这些回答,不难发现,在这些家庭鸡飞狗跳、鸡毛蒜皮的婆媳矛盾里,丈夫的角色几乎都是缺位的。或是撒手不管,让妻子独自面对和老人的矛盾;或是打着尊重老人的口号,无条件让妻子退让;或是敷衍了事,和稀泥把事情越搞越糟的。
不管是哪一种,都足够让女人觉得心寒。有时候,压垮女人的最后一根稻草,可能不是婆婆的“作”,而是丈夫没有站在自己的背后,给自己安慰和支援,才让人绝望地想放弃。
据相关专家分析,其实在人际关系里,三角关系是一个基础的关系单位,任意三个人临时或长期形成的关系中,只要其中两个人走得比较近,第三个人就会显得被排斥和边缘化,这是人际关系的潜在规律,在这样的规律支配下,第三个人的感受是很不好的。
所以,当老公和妻子在一起的时候,婆婆就会失落。当儿子和婆婆亲近的时候,儿媳心里会不是滋味。因为爱是一种资源,被忽略的那一方会觉得自己的资源被抢夺了。
有婚姻专家建议,身兼丈夫和儿子双重身份的这个男人,是这个“三角关系”里的中心人物。他要学会做两个女人之间沟通的桥梁,不要弄巧成拙扩大矛盾,反而让自己充当夹心饼干,两头吃力不讨好。也不要长期缺席婆媳关系,如果婆媳关系长时间处在一个濒临破裂的状态下,无论是对亲子关系还是夫妻关系,都会产生极其严重的负面影响。
当然,这是时刻要考验到男人的情商,但是,只要明确大家都是为了孩子好这个共同利益点,事先明确教养规则,明确界限,从中协调,相信妻子和母亲都会是明事理的人。
(文中小月为化名,部分事实虚化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