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只要游山玩水、拍照打卡这是什么“神仙”职业?

  • 上一篇
  • 下一篇
  • ▲遇上大面积地块,王昊需来来回回取景多次。

    ▲从青绿到金黄,脚下的稻田,王昊已路过多次。

    ▲​王昊常常身处方圆几里无人的野外。

    株洲晚报融媒体记者/张威 文/图

    他们,一双黑胶套鞋,一个简易书包,手拿图纸,腰挎GPS;他们,头顶蓝天,脚踩黄泥,常年在野外拍照打卡。很多人羡慕他们,在工作的同时游山玩水,但其中艰辛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近日,记者跟随耕地动态监管外业核查工作者外出工作了一天,探寻这个鲜为人知职业背后的酸甜苦辣。

    在山间野外拍照打卡

    城市发展每占用一块耕地,相对应就需要新开垦一块耕地补充,保证耕地总量不变。外业核查工作者就是要确保每一块新垦耕地面积不少、耕种有效。

    “终于有人可以聊天了,赶紧上车吧。”早上8点,记者见到了王昊,今年30岁出头的他,是市规划设计院测绘分院国土规划所所长,也是当天的“导游”。

    根据计划,王昊当天要对渌口区南洲镇乌石垅村、大观村和泗马村的9个地块,共计101.6亩新增水田情况进行核查,并反馈各地块开垦、种植和整改等情况。

    上午9点,车至乌石垅村一处水田旁。“车进不去,还有几里路,只能靠走了。”说完,王昊便换上套鞋朝山里走去。由于新增水田通常分布在山间角落,除了农耕设备,其他车辆根本进不去,外业核查工作只能靠走,或者是爬。

    尽管有太阳,但走在山阴一面不由觉得格外湿冷。为了不把设备弄脏,王昊拽下一把湿润的野草擦了擦手,在前往核查点的路上,他端着手机时不时会在原地转上一圈,以校正GPS的坐标。

    在山窝中,王昊见到了第一处要核查的水田。时值初冬,水田并未耕种,只有点点新绿让黄土显得不那么单调。“目前种上了油菜,到明年春季这块水田就会种上水稻。”说完,他拨开灌木,下到田埂,开始核对坐标、拍照上传。

    其实,外业核查工作和旅游有着相似之处,每到一个坐标点要拍照并上传,但不同的是,王昊的打卡地是人迹罕至的山间田野,上传的则是新增水田的实时情况。

    在艰苦环境中“游山玩水”

    中午12点半,路过一户农家,王昊打来一壶开水,泡上两桶方便面后,又开始摆弄手机。趁着午饭时间服务器网速不错,他开始上传数据。乡下传输信号不稳定,如果数据上传失败,一天的工作只能从头再来。

    放下手机,匆匆几口便是一顿。方便面、面包、饼干……只要能吃饱,瘦高的他从不挑剔。由于外业核查工作只能在白天进行,而每次核查的地块不同,开车距离和路线也不固定,常常在野外忙到中午的他,不会为了吃一顿像样的饭而浪费有限的光照时间。“外业核查工作既是一项技术活,更是一项体力活,不仅要跋山涉水,还要风餐露宿,饥一顿饱一顿是常事。”王昊说。

    吃完正好下午1点,车头朝南,继续出发……

    都说艰苦和乏味是野外工作的基调,但在王昊的回忆里,每天都有不同的体验。“被蛇拦住去路,被土狗追,被蜜蜂蜇……”一路上,他轻描淡写地述说着各种险境遭遇。

    看似简单的外业核查工作,徒步却要耗费一大半的时间。王昊介绍,当遇到异形地块,核查必须更加仔细,更是要翻山越岭。他打开地图软件,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一年多来徒步的轨迹,“相当于跑了4次全马。”

    下午4点半,当完成最后一块田地的核查工作,王昊回到车里,长舒了一口气,“看样子,今天能赶在天黑前到家。”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