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入学年龄限制放宽了?家长、学校、教育部门怎么看?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株洲晚报融媒体记者/孙晓静

    近日,朋友圈里一则“8月31日不再是小学入学年龄的铁定截止日期,入学年龄终于要放开了”的消息备受家长关注。对此,教育部回应,目前仍以之前标准为准,但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正确判断,并进行适当调整。

    实际上,这已不是该话题首次被讨论,每逢小学新生入学,不少“孩子未满年龄”的家长就发愁,不想孩子因为差几天就得推迟一年入学。

    对于小孩上学接受义务教育的年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为“年满六周岁的儿童”。这就意味着,在秋季学期开学时,孩子的出生年月必须在9月1日前。

    那么,入学年龄究竟该按年份算还是按月份算?对于放宽孩子的入学年龄门槛,家长、学校、教育部门怎么看?

    有家长“着急上火” 有家长“无所谓”

    朵朵出生于2015年9月9日,目前在幼儿园读“大大班”,比小区里的好朋友添添的生日晚了十几天。但在母亲王女士的眼中,这十几天等于一年,因为不符合“9月1日前年满6周岁”的硬指标,朵朵得在明年才能进小学。

    “唉,如果当时提早10天剖宫产,朵朵就能在今年正常入学了。”王女士认为,这种规定让孩子“很吃亏”,一是幼儿园大部分同学都去读小学,孩子容易有落差感;二是现在幼儿园也并未展开学前教育,仍以玩乐为主,对于识字量已过千字的女儿来说,无异于浪费光阴。她认为,入学不应该按月份,应按年限,只要是当年出生的孩子,都能当年入学。

    天元区的林先生也很烦恼,因为年龄不达标,他的儿子不能就读于公办小学。他认为,晚一年入学,今后遇到的各种政策未知,而且孩子年龄大,毕业后竞争力不强。

    有些家长则表示“无所谓”。陈先生说,孩子晚一些入学,会更懂事一些,各方面也会让大人少操一点心,“大不了就多读一年幼儿园,可以再多玩一年,多好啊。”

    走访中,记者发现,“着急上火”的基本是较规定出生日期晚3个月以内的家长。

    “只要划定入学年龄线,不管定在哪天都有人不满。”市民朱女士建议,关于入学年龄的规定,可以设定一个浮动的时间区间,家长根据孩子的情况,决定孩子是今年入学,还是推迟一年入学。

    尊重孩子身心发展规律 切勿拔苗助长

    “读得早不代表读得好,一定要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不能拔苗助长。”李女士希望用自己的经历给大家提个醒。

    原来,去年9月,李女士经过申请让出生于11月的儿子旺旺顺利入学。但孩子之后的校园学习生活却令她“满头包”。因为年龄小,接受能力相对差些,孩子学习跟不上,李女士每天晚上都得为他“开小灶”。虽然经过自己和老师一年的努力,旺旺现在跟上了进度,但回想起那段艰难的日子,李女士坦言“很后悔”。

    “我的孩子快7岁才上学,接受能力强,体能也棒,无论是学习还是社交都毫不吃力,很自信。”家长孙女士认为,入学应该遵循孩子身心发展的自然规律,个别地方还有7岁就读的门槛,贸然将入读时间往前推,孩子的生理、心理条件都未准备好,容易适得其反。

    “同一个班里,相差几个月大的孩子,在知识的接受程度、能力方面,都有一定差距。”市二中附二小校长邹晓桃表示,他们曾做过调查,同一入学年级段,8月底出生的孩子,比起当年1月、2月出生的孩子,在握笔、专注力、模仿力、理解力等方面普遍存在差距。

    “对于老师来说,既要上课、教知识,还得在生活照料上投入精力,无形中增加了很大压力。”邹晓桃表示,如果孩子的确具备了提前入学的综合素质,可以考虑提前入学。否则,再等一年会更好。

    目前我市仍实行“6岁政策” 若有空余学位可申请调配

    市教育局回应

    “目前我市仍实行9月1日前须年满6周岁的政策,但在学校有空余学位的前提下,家长可自行申请,由教育部门统一安排。”市教育局基教科科长齐长新介绍,其实每年我市都有少数家长提出申请,教育部门也根据学位空余情况及就近入学等条件进行了统一调配。

    他提醒家长,无论孩子什么时候入学,在此之前都要重视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主要是心理素质和自主行动能力,让孩子在未来能够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

    短评

    把更多的选择权

    交给家长

    孙晓静

    小学入学年龄放开的话题,年年谈,年年热议。

    各地将小学入学年龄设定为每年8月31日前出生、年满6周岁的儿童,是教育领域的惯例。8月31日,也成为小学入学的“一刀切”时间。

    “一刀切”的好处在于可以避免孩子入学的年龄过早,存在身心发展跟不上学习进度等问题。但“一刀切”之后,是9月1日出生的孩子必须再等一年才能入学。难道相差一天,身心发育就相差一年?而且有的孩子身心发育早,家庭教育充分,虽然年龄未满6周岁,但智商及知识储备已不输已满6周岁的孩子。“一刀切”就导致他们丧失了选择权。

    但随着“二孩”“三孩”时代的到来,学位越来越紧张,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放宽时限后,适龄儿童有多少?未来将有多少?学校学位够不够?硬件软件如何?老师数量质量如何?这些都要统筹考虑和安排。

    无论如何,家长们迫切的呼声“被听见”是好事。从维持目前原有政策不变,到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做出调整,背后折射的是相关部门对于政策执行的越来越人性化。尤其是我市教育部门在学校有空余学位的前提下,适当放宽限制,允许未满年龄的孩子提前入学,把更多的选择权放在了家长手里。当然,家长行使选择权也一定要慎重,一切以孩子的实际情况为准。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