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北路美的城附近路段增设停车泊位。 记者/姚时美 摄
株洲晚报融媒体记者/姚时美
随着城区道路临时停车泊位二期、三期建设的不断推进,以及本月底将进行收费管理听证,道路停车再次引起市民关注。为何要增设道路临时停车泊位?今后停车会有哪些便利?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城区小型汽车数量为泊位的两倍多
背景
去年4月,市政府研究室调研组发布的《关于株洲市区“停车难”问题的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显示,截至2019年底,我市城区小型汽车保有量为25.6万辆,市区停车位11.3万个,平均每辆小汽车只拥有0.4个泊位。
到去年11月,城区小型汽车保有量已经增加到283404台。根据《株洲市停车设施布局及近期实施规划公示》,到2030年,我市停车泊位才能达到20多万个。这意味着,未来10年,在城区小型汽车保有量持续增长的情况下,“停车难”问题仍无法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与地方“停车难”现实相对应的是,国家出台政策积极推动解决。今年5月7日,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公安部、自然资源部发布《关于推动城市停车设施发展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到,到2025年,全国大中小城市基本建成配建停车设施为主、路外公共停车设施为辅、路内停车为补充的城市停车系统,社区、医院、学校、交通枢纽等重点区域停车需求基本得到满足。
新增泊位是今年“十大民生实事”之一
推进
为缓解城区“停车难”问题,我市于2018年11月起对城区道路临时停车泊位第一期1624个泊位进行收费管理。
市政府研究室调研组调查发现,我市道路临时停车泊位收费管理对调节停车资源、规范停车秩序有一定作用,但停车管理还有漏洞,汽车涌入背街小巷、占道停车等问题普遍,建议在不影响行人通行的条件下,城区道路增设停车泊位。
今年,城区新增道路临时停车泊位被列入我市2021年“民生100”工程和2021年“十大民生实事”,由市国投集团负责建设运营管理,城区道路临时停车泊位二期、三期建设数量达5800多个,今年年底完成。
根据市发改委此前公布的消息,此次纳入收费管理的城区道路临时停车泊位二期、三期共有5836个,数量大大增加,涉及道路共62条,将进一步改善市民的停车需求。
实时监控,为车损案件高清取证
升级
据了解,市国投集团在建设停车泊位的基础上,已完成城市级智慧停车综合运营平台的搭建。
和一期不同的是,二期、三期采用路侧高位视频技术,对停车泊位进行24小时可视化实时监控,不仅实现了全自动停车计时计费、全自动停车取证、不规范停车识别预警,还能监控停车泊位外一定范围。监控范围内发生的违停、交通事故、停车引起的刮擦、车辆被敲窗盗抢等车损案件,可以实时监控并高清取证,形成完整的证据链。
“这种方法可以与‘雪亮工程’联网结合,成为安全防控‘天网’的延伸,为我市视频联网共享平台打造闭环注入有力的补充。”运营管理单位相关负责人说。
智慧停车平台带给市民的好处还不止于此,不仅具备查找车位、停车记录查询、“路内外一体化停车+导航”等多种功能,今年还将完成100个城区社会停车场的接入,实现路内道路停车智能化管理,路外封闭停车场数据互联互通。
依托智慧停车平台,市国投集团致力于打造我市城市化停车综合体系,实现全市停车一张图、一张网,实现道路临时停车泊位和路外停车设施统一管理,为市民提供方便快捷的停车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