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陌生人要求与您“共享手机屏幕”“分享手机屏幕”,请一定要当心。近期,一种名为“共享屏幕”的新型诈骗形式正在寻找“猎物”。
记者调查发现,此类诈骗往往以“××客服”“××商家”等面孔出现,骗取受害者信任“共享屏幕”,实时监控受害者短信验证码等进行转账,甚至上演骗中骗。
1
诱饵
以退款为由,骗走6万元
虽然事情已经过去了几个月,但每每想起那两三个小时,苏丽就感到难受——因为轻信可以“退款赔偿”,她在与自称某平台客服的人开启“共享屏幕”后,被骗走了整整6万元。
“你是苏丽吗?我们是某某客服。你之前在网上买的东西有瑕疵,我们要给您退款赔偿。”当接到这通电话时,苏丽一开始有些迟疑。但由于自己确实在该平台买过相同的物品,对方又知道自己的名字和地址,她很快放下了警惕。随后,那名“客服”询问苏丽是否已经不能查询到订单。她打开软件一看,情况果然如此——那个购物订单已经不见了。
“这样吧,我让财务跟你说,具体怎么退款你听她的。”该名“客服”把电话交给了“财务”。而后,“财务”要求苏丽在手机上下载一款名为“亿联会议”的软件才能退款赔偿。苏丽下载安装该软件,并输入对方给的会议号和密码,加入了“共享视频”。很快,当她登录某电商平台时,才发现自己在该平台的账号名和地址已被对方修改。并且屏幕上的对方,正在该平台上不断开通网络贷款,而后返回页面,继续开通另一个贷款……此后,“财务”还“指导”她操作,将支付宝和微信向某个账号里转账。一时间,自己卡里的钱被一笔笔扣掉,手机中的转账短信提示也不断出现。最终,苏丽在焦急、不安和无助中,共被转走了6万元。
记者以“屏幕共享”“共享屏幕”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发现仅在“黑猫投诉”平台,有关各类“共享屏幕”诈骗的案例,就有近50条。而受害者的被诈骗金额,从数百元到数万元不等。在这些被骗案例中,甚至有骗子以“解除防沉迷限制”为由,成功诈骗一名8岁未成年人。
上个月底,8岁的小学生小宁借用父亲的手机,在卧室中玩游戏。在打开一个名为“TT语音”的软件并进入游戏房间后,有人开始搭讪小宁,并不断询问“要不要一起玩游戏”“去下载个软件,我免费送你皮肤”……当听到小宁说自己的游戏账号有防沉迷限制时,对方表示“可以帮助你解除防沉迷”。于是,小宁听信对方的话,下载了某书软件,并与对方开启右上角的“共享屏幕”功能。随后,诈骗者一步步诱导小宁打开微信、支付宝等软件,询问手机验证码等信息,最后刷走15410元。
2
手段
耐心加恐吓,上演“骗中骗”
与过去电话视频诈骗、添加受害者微信等形式不同,要实施此类新型诈骗,通常会借助带有“共享屏幕”或“分享屏幕”功能的第三方平台实现。而这些平台,有的是市面主流的诸如“××会议”“××视频会议”“×书”等软件,有的则是不太知名、少有听说的某些软件。
相比施骗硬件的准备,诈骗者的套路和手段准备更“煞费心思”。除了向受害者抛出五花八门的借口和诱饵之外,在诈骗过程中也是软硬兼施,甚至上演“骗中骗”,显示出诈骗者的猖狂狡猾。
“当时有一阵子已经警觉可能是被骗了,但对方就说自己保证绝对是‘客服’,不会骗人等等,继续让我跟着操作。”苏丽说。后来,自己表示不愿再“共享屏幕”时,对方又恐吓说,“已经操作了这么多贷款,如果不继续进行,就会影响征信而让你成为‘黑户’,直接影响到孩子入学……”当听到这些话时,一时间苏丽就被“吓住了”,就跟着诈骗者的节奏操作。
让苏丽气愤的是,当她下决心要退出时,骗子对她使用了最后一招——“骗中骗”。“我不要‘退款’了,你把我转给你的钱还回来。”苏丽对诈骗者表示。听到这番话后,对方很快转给苏丽1万元。而后却又表示要抹去贷款痕迹,完全关闭贷款,需要苏丽再转回去两三万。“因为当时想着赶紧让事情结束,就又转回去了一笔钱,结果就完全被骗了。”苏丽说,在自己被骗走的6万元中,有3笔转账是从某电商平台转走的。其余的钱,则是自己被对方诱导从手机银行中划出去的。
3
骗术
买号躲监管,得逞便消失
那么,“共享屏幕”骗局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为何被骗风险极高呢?
江苏宿迁网警做过一个实验,当两部手机开启“共享屏幕”功能时,1号手机上的每一步操作,都可以清晰地在2号手机同步反映出来。也就是说,只要在某平台、某软件中与对方开启了“共享屏幕”功能,你在自己手机上的任何操作,对方都能看到。包括输入各类密码、手机解锁、打开每个软件等过程。
采访中,记者获得3个“共享屏幕”诈骗者的电话,而后一一拨打测试,发现所有号码均无法正常接通。其中,有的诈骗者电话语音提示已停机,有的则提示暂时无法接通。即使在连续多天屡次拨打诈骗者电话号码,情况也如此。
“他们通常就是打一枪换一地,电话号码更换得很勤。就记住,如果陌生人需要你下载某个软件,或者打开某个链接,一律不要操作就好了。”不久前刚被“共享屏幕”骗局“找上门”但成功躲避的张先生表示,遇到类似骗局,不用当真就可以说是成功了一半。他呼吁大家,即使是被诱骗中途下载了某个软件,也千万不要点击“共享屏幕”功能,更不要反馈任何验证码给对方。“我当天是没什么事,跟骗子周旋了一个多小时。耽误骗子一小时,可能就拯救了一个受害者。”
认证官方账号“北京反诈”曾在网络表示,“共享屏幕”骗局中,诈骗分子使用的账号几乎都是买来的,虽然开户人和账号都清楚,却无法与其本人建立关联,因此警方很难从这些账号找到幕后是谁。这就是当前为何要在全国推行“断卡”行动,严厉打击整治惩戒非法开办贩卖电话卡、银行卡违法犯罪活动的原因。
对于各类不同类型和“面孔”的诈骗活动,此前国家反诈中心民警曾总结防范小贴士,并提醒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牢记“三不一多”原则——未知链接不点击,陌生来电不轻信,个人信息不透露,转账汇款多核实。
(据北京晚报)
漫画/胡兴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