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鑫森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在古典诗词中,“舞榭歌台”既是实指的豪奢建筑和娱乐场所,同时又与所处时代的繁华景象、风云人物故事密切相关。
何谓台?台指高而平的建筑,“台观四方而高者”(《说文解字》)。从春秋战国到汉魏,筑台之风一直很盛。这些高台多为帝王兴建,如楚王造章华台;台上又加建楼、榭、殿、阁,以供帝王贵胄寻欢作乐,如曹操造铜雀台。于是,就有了“舞榭歌台”、“楼台”“台阁”种种称谓。
“台高多妖丽,浚房出清颜。”(晋·陆机《日出东南隅行》)“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唐·杜牧《江南春》)“歌台舞榭宜正月,柳岸梅洲胜往年。”(唐·蔡孚《享龙池乐章》)
汉建安十五年,曹操在邺城筑铜雀台,广蓄姬妾歌女,供己之娱。杜牧有七绝诗《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是一首咏史诗,汉献帝十三年(公元208年)孙权与刘备联军在湖北长江的赤壁,大破曹军,此役名为“火烧赤壁”。此诗说:假如没有东风相助周瑜,美丽的大乔、二乔将被掳往曹操的铜雀台。
但一代枭雄曹操,亦难逃厄运。铜雀台在岁月的更替中,变得荒凉颓废。“铜雀台成玉座空,长歌短袖尽悲风。不知仙驾归何处,徒道颦眉望汉宫。”(唐·汪遵《铜雀台》)而南宋的刘克庄梦访铜雀台,浩叹南宋小朝廷不去收复中原,只是饮酒作乐,使他壮志不伸,奇功难建。“何处相逢?登宝钗楼,访铜雀台。……叹年光过尽,功名未立;书生老去,机会方来。使李将军、遇高皇帝,万户侯何足道哉!披衣起,但凄凉四顾,慷慨生哀。”(《沁园春·梦方孚若》)
公元1129年,金国大举入侵南宋,其中一支追赶隆裕太后(宋高宗赵构的伯母)的军队,进入江西万安县南六十里的造口,大肆抢掠屠杀,惨无人性。1176年,辛弃疾过造口,登郁孤台,乃作《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一词:“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古往今来,在风景名胜地所建台榭、楼台,既可供人休闲游览,也可抒怀寄意:
“春潮映杨柳,细雨入楼台。”(唐·崔涂《春日登吴门》)
“云外楼台迷鸟雀,水边钟鼓振蛟龙。”(元·冯子振《登金山》)
“长路关心悲剑阁,片云何意傍琴台。”(唐·杜甫《野老》)
(原创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