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边停车收费的“潜移默化” 你感受到了吗?

  • 上一篇
  • 下一篇
  • ▲乘坐公交车仍是市民主要的出行方式之一。 记者/姚时美 摄

    株洲晚报融媒体记者/姚时美

    自我市启动道路临时泊位停车收费工作以来,乱停乱放现象减少,交通更为畅通。由于路边临时泊位停车会产生费用,单位停车位又有限,不少上班族因此选择骑行、步行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上下班。

    开车的上班族越来越少

    位于天元区的某事业单位,近年来不少职工不再开车上下班,有的骑电动车,有的骑自行车。“单位是几十年前建的老院子,停车位很少,开车来找个车位太难了,停马路边还要收费,还不如不开车。”职工戴先生说。

    在芦淞市场群上班的彭先生也有同样的选择。他家里有两辆私家车,近年来却一直选择乘坐公交车上下班,“唯一的原因就是找不到停车位,停在市场群或附近每个月停车费不少。”

    自我市城区道路临时停车泊位实行收费管理后,市民张先生成了徒步爱好者。“开车到单位还要抢车位,停在外面要收费,没必要开车了。”他说,家离单位约5公里,徒步上下班已经成为他的生活常态。现在的他,啤酒肚也没了,同事调侃他从大腹便便的油腻男变成了长腿“欧巴”,让他很是高兴。

    记者了解到,无论是停车场还是道路临时停车泊位,收费管理的确降低了市民开车的频率,促进了他们选择骑行、徒步、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绿色出行方式。

    绿色出行的市民越来越多

    随着我市推出智慧停车平台,有查询和导航功能,可以引导市民就近选择公交、租赁自行车等绿色方式出行,加上城市公共交通体系的不断完善,智慧停车平台和低碳出行实现了良好对接。

    数据显示,到去年底,城区共有公交营运车辆1328台,客运总量1.33亿人次;公共自行车每天的骑行量维持在2.5万人次至3.5万人次之间;长株潭城铁开启“公交化”运营模式,开行车次最多达到100.5对。这些不断增加的数据也说明,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绿色出行。

    株洲城区道路临时停车泊位运营管理单位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城区道路临时停车泊位实行收费管理,不仅缓解了“行车难”和“停车难”,对于促进车主绿色、低碳出行,也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新闻链接

    美的城居民呼吁:在珠江北路设收费停车位

    袁女士住在美的城,她说小区停车场收费高,车位也少,很多车子只能停在小区外的珠江北路上,但又会被交警抄牌。“我希望在这条路上划停车位,满足小区业主的停车需求,晚上停车可以以低于市场价的标准对车主收取一定的停车费,或者按次计费。对这里的居民来说,既可增加车位,又不担心被罚款,生活更为方便。”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