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株洲晚报融媒体记者/杨凌凌 通讯员/罗金鹏)11月11日晚,一场气氛热烈的茶叙交流会在株洲华锐精密工具股份有限公司举行。芦淞区的主要领导与辖区10位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代表就企业经营发展情况、优化营商环境、扶持企业做大做强等方面展开深入对话。
最关心
“人才”找不到、招不来、留不住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简单来说,就是掌握着独门绝活的“单打冠军”,专注于产业链特定环节的“配套专家”。
位于芦淞区创业二路的株洲华锐精密工具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硬质合金数控刀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业务。公司通过十余年的发展,2021年成功登陆科创板上市。
企业迈向高质量发展,主要困难有哪些?首先发言的株洲华锐精密工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肖旭凯谈得最多的是对人才的渴求。
肖旭凯说,为了招揽人才,他们几乎使出了“十八般武艺”。“我们不缺钱,我们要的是政策,能招来人才的政策。”
肖旭凯的烦恼,在“小巨人”企业中并不鲜见。其他企业代表们普遍反映,技术人才需求缺口正越来越大。
“想挣钱的人才都奔一线城市去了;一流的研发人才去高校,真正来制造业企业的少……”西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蒲也平说,企业想引进高质量人才,没办法跟大学、研究所竞争。而且企业的科研环境以及大项目数量等资源配套也往往不及科研机构。
此外,中铼新材料有限公司、湖南神通光电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中航动力株洲航空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湖南汉能科技有限公司等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代表就企业经营发展情况、优势产品进行交流发言,同时也提出了企业发展过程中土地需求、上市规划路径等问题。
最坚定
优势资源将向“小巨人”企业集中
留心观察可以发现,自今年芦淞区换届改选以来,该区相继召开了两次政企茶叙交流会。一次是服饰企业,另一次就是这场“小巨人”企业。
“面对面交流的深入性,体现在现场对问题的不断追问,在追问过程中可以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湖南汉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付伟认为,相比此前追求效率的政府服务理念,现在的政府服务更重视深入性,是“持续的、及时的”。
芦淞区委副书记、区长王强介绍,目前,芦淞区拥有专精特新省级“小巨人”企业1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121家,今年1-9月份,10家省级小巨人企业的总产值占比达到27.3%。未来五年,芦淞区的国家、省级“小巨人”企业要达到30家。
芦淞区委书记唐卫湘表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芦淞区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是推动芦淞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服务好、发展好这一批企业是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
唐卫湘说,接下来,芦淞区的优势资源将向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集中,为企业提供贴身式服务,及时为企业排忧解难,让企业了解区内最新支持企业发展的政策,助力专精特新“小巨人”发展为“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