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峰大桥修缮 引入“智轨”工艺 “刚柔并济”抗车辙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本报讯(株洲晚报融媒体记者/伍靖雯 通讯员/黄亚峰)11月11日晚8点,石峰大桥河东桥头,市政队员架好施工围挡,开始铣刨路面。由于地势、重载车辆长期碾压等原因,这处路面出现车辙、坑洞,此次将引入“智轨”道路施工的特殊工艺——半柔性抗车辙路面技术进行修缮。

    “这里的重载车流量大,原有的沥青路面‘不堪重负’,几乎每年都要进行集中修缮,给居民出行带来不便。”昨日,市城管局市政工程维护中心有关负责人说,路面车辙是养护的一个重要指标,直接反映了车辆行驶的舒适度和道路安全性,肉眼看上去可能只是一条深痕,但路面深层可能已经有较深的裂痕,若不及时修复,容易扩散形成大面积坑洞。

    为了有效消除安全隐患,市政部门一直在寻找新技术、新工艺,引入到道路修复中来。此次便是将我市只在“智轨”车道上应用的半柔性抗车辙路面技术,引入到了市政道路施工中。

    据介绍,半柔性抗车辙路面技术,兼具沥青路面的柔性好、抗裂能力强,以及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刚性强、承重能力强的优点,施工周期短,又能解决沥青路面的车辙、积水损害问题,其抗车辙能力是普通沥青路面的10倍以上,可用于市政道路、港口码头、飞机跑道等多个应用场景。

    具体的施工中,技术人员将路面铣刨后,先铺设由改性沥青、玄武岩、矿粉等按配比混合的大空隙沥青混合料,再灌入具有高流动性能的水泥基灌浆材料,“通过像挂油漆一样不断刮擦,让灌浆材料渗透进沥青料中并相互黏合,以此修复道路。”前述负责人介绍。

    这一新技术是否会在全市各市政道路全面铺开?该负责人介绍,市政道路的修缮有相对成熟健全的流程,每次引入新工艺、新材料,都要先进行试验,确保其能达到效果才会应用。这次,该中心就是先在京渌立交桥下做了近半年的测试,才正式应用到石峰大桥的道路修缮中,“这次修缮,我们要求要达到2年的保质期,也就是2年内不要进行大范围修补,后续实测效果好,我们就会逐步铺开。”该负责人介绍,考虑到石峰大桥的交通需求,施工将在一个通宵完成,确保不影响市民早高峰出行。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