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宏
我虽然在株洲工作生活多年,但祖籍是湖南湘乡。由于父母在新中国成立前就去了广西桂林工作,所以我是在外地长大的,但我与许多湘乡籍人士打过交道,湘乡人憨厚、诚实、和气、重情是有名的。
因本人喜好集邮,多年前有次出差到南宁,按惯例抽时间到集邮市场去了一趟。那天,我在集邮市场路过一家铺面时,听得里面有女子的声音向我打招呼:“看看这里有没有您需要的邮品?”我顺着声音走入店内,只见一名女子端坐在柜台后面,一边清理邮票一边与我点头示意。她见我在翻阅柜台上的邮册,立马泡了一杯茶过来递与我,这让身在异乡的我顿时觉得亲切不已。
我们两人边聊天边各做各的事,她突然问道:“你是湖南人吧?”我很诧异,自认是说一口相当标准的普通话,怎么被她听出来是湖南人呢?“你怎么知道?”我问。“我也是湖南人!”她说。“原来是老乡。”我暗自呢喃了一声。
由于工作原因经常需要出差,在外常碰到湖南老乡我并不感觉惊奇,而那女子却异常兴奋,时而问家乡最近的气候,时而问湖南的城市发展。她问我:“您老家在湖南什么地方?”我说:“湘乡。”尔后,大约有五分钟的时间里,我发觉她未再说话,扭头一看,她正在拿着餐巾纸悄悄擦着脸上的泪水呢。见我纳闷地望着她,她讪讪一笑,主动告诉我:“我也是湘乡人!”“哦?湘乡哪里?”我忍不住追问。她答曰:“坛市”。坛市我不是很熟悉,但此时此刻,我对那句“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的俗语有了更直观的感受,因为它在这湘女身上有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我一边和她聊着,一边继续挑选,很快就选中了一张“华东毛主席像加盖改值”明信片。我知道这张明信片当时的市场价格大约要七八百块钱,而且还难得买到,而且我正在制作一部《新中国邮资明信片》的邮集准备参加全国邮展,正好缺这类素材,心里头更是痒痒。刚一开口询价,她便拿出一个账本指着一行说:“现在的市场价你应该是知道的。这样吧,我是400元进的货,权当在我这里过一下手吧,按进价给你。谁叫我们是老乡呢!”商家把进货单价账本给客户看,我还是头一次遇到,而且这个价格跟市场价比起来确实便宜不少,总不能让人家亏本吧?于是我提出加价100元,可她死活不要,推来阻去,不肯多收。最后我硬是把500元钱丢进她柜台里,拿上装着明信片的纸袋,急于赶车就匆匆离开了。
在返程的火车卧铺上,我闲着无事,便把刚买的那张明信片拿出来欣赏。打开装着明信片的纸袋时,才发现里面不但有那张明信片,还插着一张100元的纸钞。思来想去,应该是那女子趁我没注意,偷偷把她认为我多给的钱塞进了纸袋。我望着那百元纸钞,心里感叹地念了一句:这老乡真是个实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