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当成释放压力的渠道 有人觉得不买会吃亏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双十一”预热阶段,网友“momo娘”下单将近70笔单。 受访者提供

    株洲晚报融媒体记者/任远

    “又来了吗?上一波包裹还没收完呢”“你打算买啥,借我‘抄’一下”……随着一年一度的“双十一”来临,这一老少咸宜的“节日”成为不少市民的话题。

    今年“双十一”你参加了吗?这些年你的网购态度发生了哪些变化?如何看待部分商品“先涨后降”?近日,本报发起“株洲市民‘双十一’网购消费调查”,对50位市民展开走访调查,听听他们对“双十一”的态度和想法。

    有人期待,有人冷静

    问题一:今年的“双十一”,你有“剁手”计划吗?

    “那是必须的。”90后女孩陈启自称“网购达人”,有着十年网购经验的她几乎每年“双十一”都会参加。“从最开始的兴奋、期待,到如今成为一种习惯,如果这天不买点什么,总感觉少做了一件事。”

    “会买。”50后李女士是个“时尚达人”。她告诉记者,退休以后,闲来无事时她便会上网购物,像“双十一”这样的大促活动,她自然不会落下。早在今年“双十一”预热期,她就已经将商品加入购物车。“可世事难料,活动这天家里竟然突然停电,还好女儿家没有停电,让她帮忙清空了购物车,不然之前的准备就白忙活了。”

    当然,也有不少市民对“双十一”表现出了冷静的态度。70后刘女士表示,这两年,她对网购的兴趣日益减少,更倾向线下购买,在她看来,同样的商品,实体店的质量更好,“今年‘双十一’,我什么也没买。”

    在此次走访调查中,有6成受访市民表示参与了“双十一”网购大促活动,有一成市民表示观望,还有三成市民表示将不会参与。

    “买买买”中找乐趣

    问题二:你参加“双十一”的原因是什么?

    “看着铺天盖地的‘双十一’宣传,不买点什么总感觉自己像吃了亏。”在一家事业单位上班的刘夏雨坦言,结婚前,她很少关注“双十一”,每次身边的同事买得尽兴,她依然“众人皆醉我独醒”。但在婚后,尤其是生完孩子后,小孩的穿衣住行让她有了“血拼”的动力,“反正要买,不如选在‘双十一’买,多少还是会便宜一点。”

    “平时生活如此忙碌,‘双十一’就像一个窗口,给我的生活带来一丝‘轻松’。”早在“双十一”预热阶段,网友“momo娘”就下了将近70笔单。最多的一天,她收到了18个包裹,光拆包裹就花了1个多小时。她还关注了头部主播薇娅和李佳琦的直播间,做足功课,最后选择适合自己的商品下手,“很享受买买买的过程,看着买来的物件给平淡的生活带去种种小变化,让我觉得生活可以很美好。”在她看来,花钱是一种释放压力与情绪的方式。

    此次调查中,有74%的受访者表示价格优惠是参与“双十一”的主要原因,22%的受访者表示因为消费主要是因为刚性需求,4%的受访者选择了其他原因。

    “国货”走进购物车

    问题三:你的购物清单里有些啥?

    “什么都有,像小孩的日用品,自己和丈夫的衣服、鞋子,家里的日用品,不一而足。”网友“小米”表示,单身的时候更多的是自己的衣服、裙子等,而现在身为一名家庭主妇,清单中更多的是家人的物件。

    “我自己就买了两件衣服,其他都是我妈妈嘱咐我买的。”市民陈臻臻表示,这次“双十一”,她的支出大头是一个电饭煲,以及给母亲买的一台苹果手机。

    记者发现,随着“国潮”风兴起,越来越多的“国货”品牌进入市民的购物车。网友“戴莫”表示,“以前喜欢买阿迪达斯、耐克、加拿大鹅这些外国品牌,护肤品也都是雅诗兰黛、兰蔻等,这些年国货当自强,感觉国产品牌质量不差,价格更优。”今年,“戴莫”的购物车里,国产品牌占了绝大部分,“用行动支持‘国货’。”

    旅游套餐也深受消费者喜爱。“许多网络主播推出了旅游专场,身边的朋友都囤了不少酒店旅行套餐。这些套餐可用时间长达一年,可提前预约,也可随时退款,囤着不会错。”

    “先涨后降”需靠法律规范

    问题四:你如何看待部分商品“先涨后降”现象?

    “双十一”购物节临近,商家的促销活动可谓五花八门,消费者最关心的则是降价幅度。然而,一些商家却在价格上做起手脚,玩起“先涨后降”的套路,令消费者难辨真假。

    对此,株洲市民有着自己的理解。

    “从总体来看,‘双十一’价格确实是优惠一些,但并不是全年最便宜。”市民易女士是一位“资深”买家,她仔细对比了“双十一”和平时的价格,发现不少之前活动价买来的商品,在“双十一”时的价格也差不太多,“最多就是赠品稍微多一点。”

    律师张伟表示,对商家“先涨后降”违法行为的打击,由于取证相对困难,还存在一定的法律空白,使得大部分违法商家逍遥法外。在侥幸心理的作用下,不少商家每年“双十一”都会用“先涨后降”来欺骗消费者。

    他指出,遏制“先涨后降”等网络促销欺诈行为,监管部门不仅要打“预防针”,要求商家加强自律,规范经营行为,还应有严厉的惩戒措施加以制约。一方面,加大处罚力度,增加不法商家的违法成本,并利用现代信息化的网络监管手段,对“先涨后降”等违法经营行为露头就打;另一方面,进一步完善相关电商法规,实施一些联合惩戒措施,将多次违法的电商列入违法“黑名单”,禁止其在所有电商平台上经营,从而敦促电商打消侥幸心理。

    11月4日,中消协发布“双十一”消费提示称,消协组织多年的价格监测和消费者投诉显示,一些商家“双十一”促销价格未必真实惠,有的商家使用的是“先涨后降”的套路,有的商家设置各种花式“买赠”,实际到手价格与平时并无差别,甚至可能是全年最贵。消费者不可迷信“双十一”所谓的“价格优势”,购买前最好提前了解价格走势,做到心中有数,除非是长期跟踪考察的商品,否则千万不要单纯相信低价宣传而盲目跟风下单。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