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
  • 下一篇
  • “庙”,《说文》:尊先祖貌也;《古今注》:庙者,貌也,所以仿佛先人之形容也;《释名》:先祖形貌所在也。通过对文字“庙”的注解可以看出,最初的庙是用来祭祀祖先的,并且庙的规模在封建社会有着严格的等级划分,在《礼记》中规定:“天子七庙,卿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

    同时,古人认为世间万物皆有灵,对天地加以崇拜,历代的帝王都会祭祀上天和土地。土地神源于古代的土地信仰,土地可以生育万物,也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根本。《孝经援神契》中也有写道:“社者,五土之总神。土地广博不可遍敬,故封土为社而祀之,以报功也。”古人将供奉土地神的建筑称为土地庙,因此“庙”也具备了供奉神明的作用。

    道教自东汉中叶创立以后,以神仙崇拜作为其核心信仰,道教还广泛吸收了民间的信仰,将土地神、火神、山神等信仰都纳入其神仙体系里。道教为众多神仙立庙祀奉,兴建了许多的道教建筑,并且以“庙”来命名,如土地庙、城隍庙、山神庙、关帝庙、东岳庙等等。

    道教除了“庙”以外,最常见的建筑是“宫”和“观”,如人们熟悉的白云观、玄妙观、青羊宫、紫霄宫等等。 (本报综合)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