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课怎么上 这些学校来打个样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八达小学开展生活技能类比赛。 记者/谭筱 摄

    株洲晚报融媒体记者/谭筱 通讯员/孙莉 肖喜林

    近日,我省《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正式出台。《实施意见》明确劳动教育成为必修课,其中,中小学校每周不少于1课时;职业院校每学期不少于16学时;普通高等学校本科阶段不少于32学时。

    让劳动教育点亮学生青春,劳动教育必修课如何开展?记者走访了我市部分学校。

    校企共建,打造劳动教育实践基地

    今年3月,渌口区教育局在全市率先启动新劳动教育的创新试点工作,以松西子小学为样板,采取“校企共建”模式,在松西子田园山庄打造渌口区首个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以果林农耕文化为特色,开展丰富实践课程。

    该校的孩子们在基地种植向日葵,了解种子发芽所需的土壤环境,并学会播种。看到自己辛勤劳动取得的成果,学生们非常兴奋,成就感满满。

    “其实,类似这样的劳动就是体验集体参与的乐趣。”学校相关负责人介绍,该校通过创新教学模式,把劳动教育纳入教学内容,主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均衡发展。

    走进社区,开展志愿服务

    “适当参加社区环保、公共卫生等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增强公共服务意识。”八达小学政教主任宾妹介绍,学校开展了符合学生年龄特点、个性化需求的综合实践课程,包括“大手牵小手”——校园劳动实践课程、社区劳动实践课程,“快乐小帮厨”——食育课程等。

    以社区劳动实践课程为例,鼓励所有孩子邀请自己的父母走进所在社区进行志愿服务,开展双向教育活动,积极参与“垃圾不落地”行动。

    此外,该校每年还开展系红领巾、整理书包、系鞋带等生活劳动小技能比赛。在每年的综合运动会中开设生活技能类比赛,将叠被子、挂毛巾、整理口杯、叠衣服等纳入比赛项目。

    长郡云龙实验学校云田校区一方面加强校内劳动实践,让学生们在劳动中体会快乐;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各年龄段关于劳动实践作业的设计,每周三次,将学生完成情况纳入学生发展评价中。

    校内开土,孩子们有了责任田

    松土、平地、挖坑、撒种……你知道怎么种蔬菜吗?在市七中,师生齐心协力在校园内开辟了一块蔬菜种植地,在不同季节播种不同作物。学生们种下蔬菜、鲜花等,相互协作,参与了“从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

    校本课程“蔬菜种植”的负责人晏勇军老师说,体会到劳动的艰辛后,不少学生对节约与感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纷纷表示要珍惜来之不易的粮食。

    在荷塘区龙洲小学、天元区新马小学等学校,小朋友也变身“小菜农”,通过书籍、网络等途径学习了解植物的生长特性以及种植技术,在各自的责任田里忙活。老师会在一旁指导,并教授蔬菜品种辨认、蔬菜种植等农业知识,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劳动的积极性。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