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资金监管平台 守护消费者的“钱袋子”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多部门联合对教培机构进行检查。戴凛/摄

    株洲晚报融媒体记者/戴凛

    “双减”工作继续向纵深推进!日前,教育部会同多部门印发“关于加强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监管工作的通知”,严防妥处“退费难”“卷钱跑路”等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手段,就是尽快建立培训机构培训资金监管平台。

    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市已基本完成培训资金监管平台的搭建,正在加紧推进机构接入平台,如在市教育局登记的7家教培机构,已全部接入。各县市区也在加紧推进该项工作。

    明确:全面实施预收费监管

    “通知”指出,要坚持校外培训公益属性、落实培训收费管理政策,坚决遏制过高收费和过度逐利行为。校外培训机构开展培训要全面使用《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严格执行教育收费公示制度,预收费全部进入本机构培训收费专用账户。

    “通知” 还明确,教育、发展改革、人民银行、银保监、税务、市场监管等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对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的协同监管。建立定期共享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监管有关信息的工作机制,强化风险预警;要全面实施预收费监管。学科类和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应全额纳入监管范围,包括本“通知”发布前已收取但未完成培训服务的预收费资金。实行预收费银行托管的,校外培训机构要与符合条件的银行签订托管协议并报教育等主管部门备案;开立预收费资金托管专用账户,做到全部预收费“应托管、尽托管”。

    进展:培训机构陆续进入平台

    市教育局民办教育科负责人李卫述介绍,目前,已基本完成培训资金监管平台的搭建,各区教育部门正在加紧引导辖区内合规的培训机构接入资金监管平台。其中在市教育局登记的7家培训机构,已经全部完成接入。

    日前,记者在该监管平台后台上看到各个培训机构培训费用的变动情况。李卫述表示,一旦培训机构出现培训预收费资金不正常流动,或是发生消费者维权投诉,后台可以先冻结培训资金,再立即介入调查。加之该平台由教育局、市场监管局等多部门同时监管,可真正实现“齐抓共管”。

    “通过一段时间的宣讲,各机构正在逐步完善手续,陆续接入平台。”芦淞区教育局社交股负责人徐建华表示,目前辖区内共有在册培训机构80余家,目前已有超过一半的机构接入资金监管平台。同时,该区联合执法小组继续保持对校外培训机构整治力度,防范培训机构违规行为。

    据悉,不只是城区,各县市教育部门也在同步推进该项工作,为消费者的培训费“站岗”。

    按计划,我市所有培训机构都将在今年12月31日前接入该监管平台。

    提醒:交费不要超过3个月

    “这样的平台能有效防范培训机构‘跑路’,充分保障消费者的权益。”李卫述介绍,此前,很多培训机构打着优惠的噱头,引导消费者办理一年甚至一年以上的“消费卡”,一旦机构出现问题,很容易出现“卷款跑路”,或是出现无能力退费等情况,使得消费者维权非常被动。

    另外,培训机构相对个体消费者往往更加强势,消费者如果对课程不满意,或者中途临时需要退出,往往也会遇到很大的阻力,还有所谓的“违约赔偿”。但建立培训资金监管平台后,限制培训经费最长收取跨度不超过3个月。同时,后台通过资金滚动拨付等方式,可对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进行风险管控。

    “再次提醒家长,要理性选择培训机构,要仔细查看机构的办学资质、教师资格、培训内容、培训价格、退费规定等信息,不要一次性交纳超过3个月时间的培训费。”李卫述表示,近期,随着越来越多训机构接入平台,建议消费者付费时向培训机构了解其平台接入情况,以充分保障资金安全。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