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
  • 下一篇
  • “寺”原本是古代官署的名称。“凡府廷所在皆谓之寺”,秦汉时期,朝廷实行“三公九卿制”,三公的官署称为“府”,九卿的官署称为“寺”,像汉代时御史大夫们办公的地方都会称作御史大夫寺,管礼仪的部门叫做太常寺。其中有一个专门接待外国使节的机构名叫鸿胪寺,佛教的“寺”也是由此而来。

    东汉永平七年的上元节这天夜里,汉明帝梦见一个头上有日月光的金人,身长丈六,在殿庭上飞绕,自称从西方而来。大臣告诉汉明帝这是来自西方的佛陀。汉明帝深以为然,决定派郎中蔡愔、秦景等十余人,出使西域,拜求佛经和佛法。大臣返回中原时,还带回来两名印度高僧,汉明帝十分隆重地接见了他们,并将僧人安排在鸿胪寺暂住。

    第二年,汉明帝敕令于洛阳城西雍门外三里御道北兴修僧院。为了纪念白马驮经,将其取名为“白马寺”,僧人在白马寺翻译经文,为百姓讲经说法。自此以后,“寺”逐渐成为佛教建筑的一种称谓,在梵语中,“寺”叫僧伽蓝摩,意思是“僧众所住的园林。” (本报综合)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