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摆摊到开店 一家小店的苦与乐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株洲晚报融媒体记者/易楚曈

    深夜,路边小摊热气腾腾的汤羹,温暖着夜归人的胃;菜场总会多送一把葱花的阿姨,会传授经验,如何将菜做出家乡的味道;隐匿在居民区内的五金店,打个电话就能上门疏通管道……在株洲,这样的小店很多,王桂岚(化名)的小店就是其中一家。

    王桂岚,来自河南沈丘。1993年,一家人为了生活,拿着东拼西凑、四处借来的两千余元来到株洲。从小小的摊位做起,慢慢坚持到现在。

    吃吐了的油条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新华东路上,除了煤田地质局和430厂的几处主建筑外,其余地段多为池塘和稻田,市民生活购物要乘坐中巴车到达市区。

    “早上6点,中巴车前便开始人头攒动。”正因如此,王桂岚瞅准商机,开始摆摊做油条。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太骨感。说干就干的王桂岚夫妇买来三大袋面粉,并开始试制油条,没曾想成本却打了水漂。“油条膨胀不起来,成了一根根面粉棒。”

    “三袋面粉的钱,能抵全家半月的生活费了,扔了怪可惜。”一向生活朴素的王桂岚将失败成品“废物利用”,全家的主食被替换成了油条。

    “中午吃油条,晚上继续吃油条。”王桂岚的儿子苦笑,那几日,全家上下顿顿油条,弄得他整个人犯蒙,吃油条都快吃吐了。

    “蜗居”粮油店

    此后,王桂岚向热心手艺人请教,夫妻俩的油条生意这才步入正轨。“除去面粉、食用油等成本,挣得的钱基本能满足一家五口的学习和生活费。”夫妇二人起早贪黑做油条,但随着时代步伐加快,其生意也迎来危机。

    “98年后,向阳广场开发,道路宽了、人流多了,沿街的餐饮店也兴旺起来。”此时,生意愈来愈难做,王桂岚开始慢慢思考商业转型。

    “餐饮店多了,粮食、食用油这些必需品势必也会消耗多起来。”已攒存了一笔钱的王桂岚,果敢盘下一家临街店铺,开始经营粮油生意。

    一家五口也从十几平方米的出租房,搬进了上下隔层的“复式”小店。

    “那时候,小店隔层恰好够一个成年人直立行走。全店最新的家当就是刚买回来不久的铝合金玻璃柜台;店里墙壁也没粉刷,就直接对外营业。”对于往事,王桂岚的丈夫记忆犹新。

    “不知从何时起,这一带兴起了KTV和舞厅,楼上舞厅半夜都有客人下来买东西。”渐渐地,王桂岚的粮油生意,也开始跟着拓展销售渠道,对外售卖起烟酒、槟榔、矿泉水等。

    深夜,王桂岚的孩子们已进入梦想,而夫妻二人为了生意,则独守柜台,轮流看着店。

    操不完的心

    28年来,王桂岚一家先后搬了三次营业地点,夫妻二人的店也从街边小摊更换为独立的店铺。如今王桂岚的小店,面积虽不大,但装修已焕然一新,货架上的商品琳琅满目,柜台的电子支付系统也一应俱全。

    “小店的每一次搬迁都是我们家生活的一次跃迁。”现在的王桂岚夫妇,已凭借自身奋斗,定居株洲,并购买了一套一百多平方米的商品房,从前进货的小三轮也变成了“大哈弗”。

    虽然儿女们常常劝说二人关门歇业,享享清福算了,但王桂岚却忧心忡忡,“孩子们都大学毕业了,儿子也在外地工作、买了房,虽说房贷不用我还,可结婚总得花一笔费用;小女儿的婚事也得置办娘家嫁妆才行。”

    “最让人不省心的就数这小女儿。工作这么久,连个对象也没有,又不谈恋爱,真希望她快点嫁出去。”周末回来帮助父母看店的小女儿,听闻母亲讲自己“坏话”后,立马“回怼”。

    “我嫁不出去,你岂不是‘渔翁得利’?又给你免费当劳力,还能享受我给你买的护肤品。”“那我可巴不得你早点嫁出去了。我就能安心做我的生意了。”母女“唇枪舌战”间,背后却藏着家人彼此间满满的爱。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街边小店里既有平常人的生活,也有他们的梦想,而王桂岚一家人正是在参与创造伟大时代的同时,也在创造自己的美好人生。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