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说:“历经百年,最幸福就是现在”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我市“老兵之家”和民革志愿者为龙永棠庆祝百岁寿辰。记者/温琳 摄

    株洲晚报融媒体记者/温琳 通讯员/李华

    花甲又添四十岁月,古稀更添三十春光。10月27日,醴陵市板杉镇的一家酒楼里欢声笑语不断,抗战老兵龙永棠迎来了百岁生日。我市“老兵之家”和民革志愿者为龙永棠带来了生日蛋糕和礼物,与老人的家人一起,共同为龙永棠庆祝百岁寿诞。

    烽火岁月 曾在襄阳一带与日军激战

    龙永棠老人是一位饱经沧桑的老兵,曾获得“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和“国家和民族功臣奖章”。

    龙永棠出生在醴陵市的一个农民家庭。1940年,18岁的他被抽壮丁入伍,跟随39军军官张家洲步行到长沙。由于当时武汉、宜昌已经沦陷,他们通过坐船和步行到达河南39军暂51师驻地,被分配到师部特务连。

    经过3个月的新兵训练,龙永棠被分配到湖北光化县的老河口被服厂守卫仓库。半年后,龙永棠转入第五战区独立师—暂一师副官处庶务室任文书,负责收发军需物资,主要是将附近老百姓送来的粮油分配给各单位。

    1944年,龙永棠所在部队被日军围困,他随部队星夜突围至襄阳,并在兄弟部队和美国空军的支持下击退日军围堵,重回驻地。之后,部队与日军形成对峙状态,直至日军投降。

    日本宣布投降时,他和部队还不知道,直到1945年8月15日,龙永棠奉命去樊城购买纸笔等宣传文化用品,看到街上庆祝胜利的场景,这才知道他们胜利了,立即回去报告营长。全体官兵兴高采烈,有人向空中鸣枪庆祝,有人高呼“胜利了,我们可以回家了”。

    1945年冬,因思念家乡,龙永棠强烈要求退伍,而后离开了部队,之后在乡务农。

    学无止境 每天都会花几个小时读书看报

    “空闲的头脑是魔鬼的工厂。”这是龙永棠一直信奉的格言。脑袋要用,不能空着。因此,即便进入暮年,他也从未停止过学习。

    龙永棠的家人说,龙永棠在部队里当过文书,后来又在村里当过会计,每天花几个小时读书看报已经成为他的习惯,他的卧室里总放着几本书,还有最近的报刊。

    “我喜欢看书,看书可以让脑子活起来。脑子活了,整个人也就活了。”他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电视也是老人接触外界的重要工具。龙永棠每天都会看《新闻联播》,以及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的节目,关注国家大事,一直看到晚上8点入睡。

    龙永棠经历了一个世纪的风风雨雨,他说,现在的生活日新月异,让他应接不暇:村里的环境更加优美,道路通到家门口,交通出行更加便利,衣服的花色款式五花八门、应有尽有,吃的品种也是非常丰富,想吃什么就吃什么。

    “经历过许多事,最幸福就是现在,不仅不愁吃不愁穿,国家也越来越强大。”他说。

    长寿秘诀 不抽烟、不喝酒,早起早睡

    除了生死,都是小事。这位从枪林弹雨中走来的百岁老人,一生坎坷,任世事变化,却总是乐观向上,幽默爱笑。

    龙永棠的女儿告诉记者,父亲待人温和,没看过他发过脾气,人非常乐观,哪怕再困难,他也会苦中作乐。

    除了心态乐观之外,老人非常自律,不抽烟、不喝酒,早起早睡,每天到了晚上8点准时入睡,早上6点准时起床。他也爱锻炼,以前还打打拳,现在养成了散步的习惯,每天都会出门散步二三十分钟。

    龙永棠的儿子告诉记者,父亲坚持自己解决伙食,想吃什么就做什么,他还有一个特殊的习惯,每天早上打两个鸡蛋,冲开水吃。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