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长沙一群盗墓贼挖掘了一个战国古墓,并迅速将古墓中的陪葬品洗劫一空。
文物学家蔡季襄在听闻古墓被盗后,赶忙去往现场查看,希望能发现一些有用的历史遗迹。不料古墓已被炸得面目全非,四壁都出现了裂缝,里面也没有完整的文物,不过他在盗洞出口发现盗墓贼随手扔下的一张“废纸”。经过研究发现,这并不是一张“废纸”,而是长沙子弹库楚帛书,盗墓贼眼中值钱的都是那些金银玉器,没想到这张楚帛书大有来头。
长沙子弹库楚帛书是书写在丝织品上的一段图文,字体是战国时期流行的楚文字,全书共900余字,分两大段,四周有12个图像,旁边各附一段文字,四角还有植物枝叶图像。它是目前出土文物中最早的古代帛书,也是一件千古奇绝、充满想象的艺术作品。其内容极为丰富,包括四时、天象、月忌、创世神话等,对研究战国楚文字以及当时的思想文化有重要价值。
蔡季襄刚发现帛书时,帛书被折叠成数层,放在一个竹篓里,底下还有很多破碎不堪的帛书小块。随后,他将帛书上的泥土和污秽用毛笔洗干净,将其展开,并进行临摹和研究。后来,他将帛书的研究成果印成书,名为《晚周缯书考证》。
因为帛书上面还有许多文字模糊不清,为此,蔡季襄将帛书带到上海,想为帛书拍摄红外线照片,以便显示出一部分文字。他找到“金才记古玩店”,托店主金从怡找一家有红外线摄影的照相馆拍摄帛书。美国人柯强得知消息后,托人引见,主动找上门来。柯强对蔡季襄说,家里有两部新式红外线摄像机,可以帮忙。蔡季襄便将帛书带到柯强住处,柯强借相机镜头出了毛病为由,要求把帛书多留一天。
第二天,蔡季襄向柯强索要帛书,没想到,柯强已擅自托人将帛书带回美国。蔡季襄预料到大事不好,气愤地要求马上退还帛书。柯强欺骗蔡季襄说,拍摄完照片,大约一周后就可将帛书寄回。根据蔡季襄的记述,当时柯强是美国派驻上海的情报员,有权有势,且已“先斩后奏”,只能任其摆布。最后,两人签下一个协议,写明帛书价值1万美元,柯强当场支付1000美元,如到期不寄回,柯强需再向支付9000美元,实际上等于强买。
一周后,蔡季襄再向柯强索要帛书,果然不出所料,柯强又找借口推脱。此后,每隔两三天,蔡季襄就去询问一次,柯强或说“已写信去询问”或干脆不在家。最后,柯强的佣人告诉蔡季襄,柯强已经乘飞机回美国。帛书被柯强带到美国后又几度易手,现存放于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本报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