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咖啡消费在“长大”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咖啡+潮牌服饰,营造出不同的消费体验。

    ▲满仁军正在为客人制作咖啡。

    ▲咖啡已成为年轻上班族的“续命神器”。

    文/图 株洲晚报融媒体记者 刘芳

    呼呼的北风吹着,走进一家咖啡馆,点上一杯热咖啡,成为不少年轻人的“刚需”。

    连日来,记者走访株洲街头,不管是在热闹的商圈,还是文艺气息浓厚的小巷,随处可见一间间独具特色咖啡馆。咖啡消费群体也在逐渐壮大,并成为年青一代社交的热门选择。

    有数据佐证,咖啡市场在增长。根据伦敦国际咖啡组织数据显示,我国咖啡消费年均增速达15%,远高于2%的世界增速。到2025年,中国咖啡消费市场预计将达1万亿元的规模。

    咖啡,正在走向流行

    1996年出生的欣欣,每个工作日的咖啡路径是这样的:早晨出门上出租车,打开瑞幸小程序下单一杯美式咖啡,二十多分钟后,到公司楼下的瑞幸门店直接拎走咖啡,随后开启一天的工作。

    而白领刘静怡发现公司楼下有一间面积不大,但口感非常好的小众咖啡店后,她不自觉地变成了咖啡爱好者,“每天早上路过看到门店就想买一杯,后来不知不觉地发现自己竟然每天都需要买上一杯,有时候忘了还会特意从办公室下来购买。”

    如果说以前喝咖啡是为了“赶时髦”和“仪式感”,那如今咖啡早就变成了日常生活需求,伴随着工作压力越来越大,更多人已经在生理和心理上对咖啡产生了依赖。

    《中国现磨咖啡行业白皮书2021》中提到:目前中国咖啡消费者主要以年龄在20岁至40岁间的一二线城市白领为主,已养成饮用咖啡习惯的消费者,每年人均喝下去的咖啡有300多杯。这个数据与美国、韩国、日本等成熟的咖啡消费市场人均咖啡消费持平。

    这其中女性占比达60%至70%,她们注重生活品质,有一定的购买力,喜欢尝试新鲜事物,对商品颜值也有一定的追求。

    记者在黄河路口随机采访了20位市民,其中有12位市民表示喝过咖啡,其中有8位表示喜欢喝咖啡。越来越多人爱喝咖啡,除了能唤醒活力、快速“回血”,成为打工人的能量补给外,喝咖啡也能成为小众的仪式感消费。

    记者采访发现,单一的咖啡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有独特卖点的咖啡产品,才能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比如瑞幸的“生椰拿铁”经常售罄,各种燕麦、椰青、气泡水口味等创意咖啡渐渐成为各家标配,既拼口味、又拼颜值,让咖啡爱好者们直呼喝不够。

    咖啡品牌多元化

    建设北路千金电影院旁的一个拐角,往里走到巷子尾,有个“小麦咖啡”。2012年诞生时,是这条街上唯一一家独立咖啡馆。刚开始时人迹寥寥,如今它每天会迎来一拨又一拨的新老顾客。

    在嵩山路路口,“等待莫奈”低调隐居在此。“画家莫奈最爱咖啡,画画时喜欢喝咖啡来激发创作灵感。”该店创始人曾向记者介绍,“等待莫奈”,意味着等待与每一位热爱咖啡与艺术生活的人相遇。

    在城区某企业上班的罗女士在同事眼中,颇有“小资”气息。“以前既能喝咖啡、又能休闲小憩的文艺咖啡馆其实并不多,以星巴克、等待莫奈这几家为主,选择性较少。”这几年,罗女士明显觉得株洲咖啡品牌逐渐多元化,各类精品咖啡馆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她说:“每出现一家新店,就会和朋友去打卡品尝。”

    记者采访发现,2012年底,株洲的第一家星巴克在天虹商场开业,之后太平洋、漫咖啡、瑞幸等连锁咖啡品牌相继进入株洲,伴随而来,株洲一批批独立咖啡馆也悄然诞生,并逐渐拓宽了咖啡的消费场景。记者在大众点评上搜索“咖啡”发现,株洲已有近百家与咖啡相关的商家。

    和星巴克、瑞幸这样的一线品牌相比,株洲本土市场的一些小众咖啡店资金不够雄厚、品牌不够响亮,但不少这类咖啡店的老板表示,“我们不拼品牌,只拼质量和特色。”

    “小麦咖啡”老板王璜认为,小型咖啡馆讲究味道,每一个咖啡馆都有独具一格的特色。对他来说,“好的产品,才是与顾客建立起最好的黏合剂。”

    也有咖啡馆老板表示,“价格实惠是我们这些小型咖啡馆的优势,星巴克或许会显得更加商业化。”

    “咖啡+”经济火热

    伴随着消费升级的脚步,商家们也围绕着独立咖啡馆这种新业态,念起了新的生意经。

    在今天的株洲,周末或午后,更多人选择带着笔记本电脑走进咖啡馆,咖啡文化也从“速溶时代”进入“现磨时代”,同时带动着“咖啡+”经济的发展。

    在天元区海诚路,满仁军将咖啡馆从“屋顶”搬到了临街门店,取名“隐in_coffee”。

    2013年,满仁军从上海回株洲创业,在小区楼顶创办了“屋顶咖啡”,成为彼时株洲为数不多的咖啡馆。今年6月底,他将咖啡与潮牌服饰进行了巧妙结合,试图打造出与以往不同的消费体验。

    适宜的空调温度,恰到好处的背景音乐,比例适当的桌椅高度,随处可见的电源插座,错落精致的空间布置……满仁军准确把握了消费市场,开业不到三个多月,“隐in_coffee”就成为大众点评上株洲咖啡厅热门榜第二名。

    在“小麦咖啡”,王璜会不定期更新书柜上的书,供咖友翻阅。也有不少顾客会带着笔记本、书,点上一杯咖啡,在这里度过一个下午。

    “我把这当成自习室了。”正在准备毕业论文的肖然告诉记者,虽然家里环境好,但在咖啡馆看书更有状态。

    记者走访发现,咖啡+咖啡豆、咖啡+面包、咖啡+鲜花等复合业态已经成为一种潮流。这样的消费氛围出现并非巧合,而是来自商家的用心营造。

    “品牌的调性或形象是否年轻化,是我日常选择咖啡品牌的衡量因素之一。”咖啡爱好者罗女士说,“有时候觉得一些咖啡品牌是比较适合商务人士,我还是更倾向于选择年轻、新潮点的咖啡,某种程度上也是身份认同感的获得。”

    安妮宝贝曾写过一篇关于星巴克的爱情小说,女主每天坐在固定的位置,心猿意马地炫耀自己手中被翻得泛黄的书和笔记本,以标榜自己与众不同的精致品位。她成功地引起了一位俊俏的、穿白衬衫系着绿围裙的星巴克咖啡师的注意。在郭敬明的《小时代》中,主角同样嗜星巴克咖啡如命。

    咖啡馆的兴起,为人们提供了新的社交场景,这是城市化孕育的新消费热点。“工作场合和家庭之外,咖啡馆正试图为消费者打造一个弥漫着咖啡香的‘第三空间’。”一位正打算进军咖啡市场的创业者说,株洲的咖啡市场历经多年,也逐渐突破白领圈层,从社交场景中扩散,开始走向大众化,成为日常饮品。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