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之下,家长的变与不变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时间更宽裕的周末,越来越多家长选择带孩子们逛科技馆等。 记者/戴凛 摄

    株洲晚报融媒体记者/戴凛

    “双减”政策出台后,家长们喜忧参半,既有缓解压力之感,又有莫名的不安。对此,记者也进行了一番走访调查。

    变化

    亲子活动共同学习进步

    “之前给孩子报了3个学科类培训班,但培训班调整上课时间以后,只保留了一科。”市民周女士的女儿在芦淞区就读小学六年级,她表示,因为工作比较繁忙,担心自己无暇照顾好孩子的学业,所以周末给孩子报了几个学科类的培训班。

    新学期开始后,学校加强了“双减”政策宣传力度,身边不少同学的家长都给孩子减少培训项目,所以自己也决定试试。先观察孩子的学习情况,下一步再考虑怎么安排。

    “现在周末时间变得更充裕了,所以会带孩子到博物馆、图书馆看看,既能放松,也能以另一种方式学习知识。”家长罗女士的孩子就读小学三年级,孩子周末的作业基本上花1个小时就能完成。罗女士表示,老师提到家校共建,给了她很多思考。所以决定利用一些课余时间,给孩子更多陪伴。并通过更轻松有趣的形式,与孩子一同学习。“比如一同参观博物馆、去图书馆看书,对家长来说也是一次学习的过程,能够通过一些实物,给孩子讲解课本上一些抽象的东西。相信这能对家庭教育和学习同时起到很多帮助。”

    困惑

    仍有部分家长“难自拔”

    “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安排,短期内还是感觉放不下来。”一位家长表示,此前儿子分别参加了作文、数奥、英语三科培训,原上课时间分布在周五、周六、周日。“双减”政策执行后,数奥和英语被调到了周中。考虑到孩子正常上课时间与课外培训时间并不冲突,所以并没有退出。

    “现在课后作业很少,只能自己去找些习题册来补充,但是苦于自己难以解题,也只能寄希望于培训机构了。”另一位家长坦言,从儿子就读小学四年级开始,一些课外训练册中的习题已经比较“绕头”,自己也不能顺利完成解题,只好期盼课外培训机构能给孩子提供专业指导。

    市民吴先生的孩子今年读初中二年级,他说,孩子明年就要参加中考了,现在每天作业量很少。虽然“双减”政策中要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须防止偏题、怪题、难题,但不补课,总担心孩子将来考不好。

    还有的家长表示,由于自己的成长就是在“题海”和考试中度过,如今孩子作业太少,又没了考试,对孩子的学习状况无法准确掌握,心中难免“没底”,所以忧虑情绪仍无法摆脱。

    建议

    家校合作,学会“看见成长”

    市教育局副局长李建国表示,今年秋季开学后,我市中小学校进一步扩大了课后服务范围,实现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全覆盖,以及有课后服务需要的学生全覆盖。同时,对有特殊需要的学生提供延时托管服务,初中学校工作日晚上可开设自习班,主要组织学生完成作业、自主学习和答疑解惑,能够解决大部分学生的实际需求。

    “要是家长能看见孩子的成长,自然不会那么焦虑。”市二中附小校长彭小英认为,当前,很多家长对孩子“成长”标准还停留在“分数”之上。但是其实孩子的成长是多维度的,成人才会成才。比如孩子更阳光健康、能够学会一技之长、能够勇敢的交流表达等,这其实都是成长,家长要看到孩子积极的变化。同时,家长还要做好家校沟通合作,理解和认同学校的教学理念,这样才会有助学生更好的成长。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