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战场,比电影情节更残酷”

  • 上一篇
  • 下一篇
  • ▶《长津湖》电影海报。 网络供图

    ▶​罗头福近照。 记者/周蒿 摄

    ▶唐海润近照。 记者/张媛 摄

    株洲晚报融媒体记者/周蒿 通讯员/罗剑斌

    “我们17个一起奔赴朝鲜战场的老乡,最后只活着回来两个。”10月11日,在石峰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的组织下,看完电影《长津湖》,88岁的老兵罗头福忍不住哽咽,在他看来,真实的朝鲜战场,比电影情节要更加残酷。

    战斗最激烈时,到处是浓烟和战友的尸体

    1951年,18岁的罗头福瞒着父母,偷偷报名参了军,在邵阳集结后,他先在惠阳沿海一带布防了一段时间。1952年,接到上级命令,他与部队一起加入了新组建的54军,奔赴朝鲜。

    入朝不久,罗头福就在敌人的空袭中受了伤。“美军飞机在头顶上不停地轰炸。为了躲避轰炸,部队只能在夜里步行军,一晚上要走好几十里路。”

    在战场,罗头福部队所在的位置,与上甘岭相隔不远,是战斗最激烈的地方之一。“我本来是营部的通信兵,最开始主要是做联络与运输等工作,但由于部队减员太厉害,我很快就被补充到了一线连队。”罗头福回忆,为了守住战场,大家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修好的工事被炸完了,大家就躲在战友的尸体后面,用尸体做掩体继续战斗,直到把敌人打退。

    在著名的金城战役中,罗头福所在的部队是主力军。“近一个多月的时间,炮火没停过,双方展开拉锯战。”罗头福说,战斗最激烈的时候,几乎每分钟都有炮弹从身边飞过,周围到处是滚滚的浓烟和战友的尸体。

    志愿军在战场中有一条纪律:轻伤不下火线,重伤不哭叫。在罗头福身上,小伤数不胜数,头部也曾被弹片击伤。“在战场上感觉不到痛,事后才知道害怕。”战争结束后,罗头福被评为五级伤残。

    喝水就地取材,掺杂着血水一起喝下

    战场补给不足是志愿军面临的最大困境。“子弹、枪支严重不足,吃不饱、穿不暖。”罗头福回忆,最严重的时候,他与战友们曾一个星期吃不上一口热饭,全靠压缩饼干、树根等充饥。“带的干粮不够,敌人轰炸过后,树根草皮都翻转了,正好方便我们扯出来。”喝水则就地取材,掺杂着血水一起喝下,根本顾不上干净不干净。

    大雪纷飞的朝鲜,户外温度动辄零下几度,罗头福与战友只能靠着单薄的棉衣与布鞋御寒。虽然我军的武器装备与敌人有天壤之别,但大家的士气都很高昂。“敌人都是纸老虎,我们都坚信,只要坚持,一定能打退敌军。”

    1953年,抗美援朝进行到了最后阶段,为了沿38线附近划出警戒区,罗头福与战友们一起,在敌人的眼皮底下穿行。“双方已经基本达成协议,但38线附近还有一些零散的冲突。虽没有激烈开火,但不时有子弹从身边穿过。”

    1953年7月,朝鲜停战协定签字后,因为作战勇敢,罗头福被上级选派到兰州军事学校学习,之后又参加了西北剿匪、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等战役。从部队转业后,被分配到株洲水泥管厂。

    “相比牺牲的战友,我是幸运的。”罗头福说,自己到现在仍记得牺牲战友的姓名,他们值得后人永远铭记。

    抗美援朝老兵唐海润:

    “有必胜的信念,什么都不怕”

    株洲晚报融媒体记者/张媛 通讯员/彭亭颖

    10月11日,看完《长津湖》,天元区三门镇湖田村今年87岁的唐海润在荧幕前站立了许久。最后,他哽咽着说:“我很想念我的战友,这些画面太真实。”

    脚底被磨得水泡上长出水泡

    唐海润也有个同伍千里差不多的小本子,上面记载着他当年一同参加抗美援朝战友的名字、家庭住址,还夹着一些战友送的照片。一个个名字一张张面孔,那么近又那么远,唐海润感慨:“很大一部分都牺牲了,活下来的也不知道现在怎么样了。”

    1950年11月,16岁的唐海润参军。1951年,他作为联络员投身到了抗美援朝的战役中。

    满载着战士的火车开过鸭绿江的时候,唐润海记得头顶敌军飞机丢的炸弹把水炸得一丈多高。“你不怕,我也不怕,战士们没有一个害怕。”

    “我是第二批被派往朝鲜战场的。火车将我们部队送达预定地点后,我们开始步行。”唐海润回忆说,白天他们就地隐蔽休息,晚上要急行近50里路。

    为了不被敌军发现,夜里急行,每位战士都紧紧跟着大部队,唐海润大气都不敢喘,“怕跟丢了,我们就把棉衣翻过来穿。衣服里子的灰白色,能显人影。战士们还在头上系着更显眼的白色‘洋毛巾’。”

    一走就是一个多星期,唐海润说,战士们的脚底被磨得水泡上长出水泡,布料都粘着伤口,由于天气太冷,布料扯都扯不下来,也不觉得疼,“班长用酒给我们起泡的脚底消毒,才觉得刺骨地疼。”

    敌军飞机空袭,他差点送命

    到达朝鲜指定战场后,唐海润几经作为补充被派到其他的兄弟部队参与作战。被补充到15军45师钢铁8连的时候,他差点送命。

    那天,天刚蒙蒙亮,很冷,哈出的气都立马被冻住。

    在战地联络部的地洞内,唐海润接到一份紧急电报,需要立马送去团部。正当唐海润准备出发时,一声巨响。班长眼疾手快,将被子盖在他们的身上,才免于被碎片击中和黄土掩埋。他们晃过神来发现,炸弹落在了离他们不到100米的炊事班的位置,3名炊事员当场牺牲。敌人的空袭还没结束,班长说:“赶紧熄灭洞里的灯,敌军飞机飞得很低,我们很容易被发现。”

    胡乱丢了几颗炸弹,敌军的飞机飞远了。抖抖身上的泥土,唐海润接着去送电报。

    “我当时远远地看着炊事班那块地,已经变成一个巨大的坑。”唐海润说,战场很残酷,随时都可能牺牲,但他们有必胜的信念,什么都不怕。

    1953年,唐海润回国,在河南继续当兵。1958年,他退伍回到了家乡。

    一有空,唐海润就会拿出那个小本子,翻出那些泛黄的照片,“班长杨鹏最威严,我们都怕他。李凯元爱笑,是个腼腆的小伙子,李存景的眉毛很浓密,是个帅小伙。高志越很憨厚,陈仕刚很喜欢讲故事……”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