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胜金
今年73岁的水利专家郭选年,高中毕业后没能被心仪的天文专业录取,却在50多年里,始终未放弃对天体物理的研究,还自筹6000万元建成天文科技馆。(详见本报10月11日A02版报道)
郭选年的故事,最打动人的地方,就是“热爱”。热爱的种子,可以结出多不可思议的果实?想知道答案的,不妨去那座建在乡村的天文科技馆转转,在那里的“星系”下,你将看到,一颗热爱的心灵可以放射多少光芒。
热爱是有力量的。这种力量,可以让一个人花费数十年的业余时间去钻研天体物理学,可以让一个水利专家撰写27万余字论文对物理学相关理论提出质疑,也可以让一个人自筹巨资建起一座天文科技馆……因为这份热爱,郭选年的人生平添了几分传奇色彩。
热爱是可传递的。郭选年建起天文科技馆,将其作为科研展示基地,使参观者都能通过有趣的物理实验验证相关理论,领略科学魅力。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可以在许多人心中种下热爱科学的种子,假以时日,这些人当中,也许真的会出现物理学家。
热爱是非功利的。和郭选年类似的故事,我们还曾经听过很多:打工青年一心钻研数学,收废品的矢志发明机器人……这样看似“不务正业”的人生,很难说能有多大的实际回报。但是,我们却可以肯定,对于当事人来说,热爱必有所得,而且是不可用功利来交换的。
所有关于热爱的故事,都体现了一种别样的价值观和人才观,与当下教育行业的风向变动,也不乏暗合之处。今年“双减”政策出台,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也指出,对于人才,“不要都用一把尺子衡量”,这些都预示着,就教育而言,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内卷”时代正在过去,万紫千红才是春的时代正在到来。在这样的时代,或许教育最重要的事,就是让学生找到内心所爱,并尽可能成为该方面的人才。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朱棣文,曾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上的演讲里忠告:“请跟随你的爱好,生命太短暂,你必须对某样东西倾注你的深情。”
在清华附中95周年庆典上,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将自己人生和科研经历中体悟出来的重要心得总结为12个字:“发现偏好、培养偏好、发展偏好。”
这些话,其实都在表达一个意思:用热爱指引的人生,必放光芒。但愿这些话语,以及郭选年的故事,能让迷茫中的教育者以及受教育者心有所悟、行有所师、终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