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家坳枫溪学校为一年级新生开展列队训练。(受访者供图)
株洲晚报融媒体记者/赖杰琦
编者按
新学期已开学一月余,新入园、入学的孩子已经适应了新环境吗?他们遇到了哪些问题?又该如何解决这些难题?我们走访了一些家长、老师,也请教了心理学专家,梳理出了一个大致脉络,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家长:不敢上厕所、讲小话、丢三落四……问题真不少
国庆长假前的最后一个工作日下午,瑛子照常去河西某幼儿园接儿子乐乐回家,走出幼儿园的大门还不到50米,三岁半的乐乐突然大喊:“我要拉臭臭,憋不住啦!”瑛子赶紧找了个稍微隐蔽之处,从包里翻出备用的塑料袋垫在地上,解决了儿子突如其来的“三急”难题。“入园还不到一个月,这已经是第三次了。”瑛子的话里满是无奈。
自今年9月入园后,乐乐每天的臭臭几乎都是晚上在家解决,在此之前,他的排便习惯一直是白天。“问他为什么不在幼儿园拉臭臭,孩子总说不敢告诉老师。”瑛子说,她和班上其他孩子的家长交流后,发现这种情况并非个例,“甚至有的孩子把臭臭拉在身上也不敢说,回家后屁股上都是红的。”
与乐乐相比,在荷塘某小学读一年级的小昊不再受排便问题的困扰,但他每天在课堂上讲话的小毛病,让爸爸阿军头疼不已。“老师每天会在班级群里把孩子们一天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我家总是出现在‘讲小话’的名单中。”为此,他在每天跟老师沟通之余,还得提醒儿子注意上课纪律,“以前上幼儿园时没有这些要求,儿子适应起来也有个过程。”
除了讲小话外,小昊丢三落四的毛病也开始显露。“每天到教室后,不是发现忘记带课本,就是忘记带橡皮或是铅笔。”阿军说,儿子进小学后,家里有意识地培养他的整理能力,但一个月下来,收效甚微。“我们做家长的提醒了他,学校里老师也批评过他,但仍然会时常忘记带一些物品。”但同时,他又不敢因此对儿子太严厉,“听说有些孩子会因此厌学。”
老师:个体差异导致适应期有长有短
“要上厕所不敢说,口渴了不敢说,还想添饭不敢说……这些都是刚入园的小朋友常出现的情况,而更常见的则是分离焦虑症。”君德礼幼儿园龙腾园园长朱蓓芳介绍,绝大多数小朋友在进入幼儿园后,会经历一个哭脸的阶段,差别只在于哭的时间有早有晚。一些孩子从入园第一天就会哭得撕心裂肺,有的则是前面几天很开心,新鲜劲儿过后开始情绪宣泄。
当然也有少数孩子入园从来不哭,而且十分善于和老师进行沟通。“我们一看就知道这种孩子平日里带的人比较多,这个抱抱,那个亲亲,对这种人群多的环境早已适应。”朱园长说,这样的孩子一般情绪都比较稳定,能够快速地融入集体生活,自己心情愉悦,家人也不担心。在朱园长看来,孩子入园必定会经过一个适应期,只是因为每个孩子之间存在个别差异,因此适应时间长短也有所不同。
对于初进小学的孩子来说,生活自理能力和幼儿时期相比要好很多,因此更多是学习习惯、学习纪律上的适应。“刚刚开学那几天,老师们一到上课铃声响就四处找人。”何家坳枫溪学校朱丽萍老师说,孩子们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等于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环境,听不懂上课铃声就是其中一种表现。
为此,该校在开学后,为一年级的新生开展了为期3天的常规礼仪训练,围绕就餐、午休、列队等基本纪律内容开展训练。“孩子们一开始有各种不太好的习惯,比如在地上摸爬滚打之类的,经过训练都有很大的好转。”朱老师说,如今开学已有一个月,孩子们的整体习惯都好了很多,“大部分孩子对小学生活已经基本适应了。”
专家:家长的陪伴和教导最为关键
对于新入园、入学的孩子们来说,应该如何缓解焦虑,让他们快速适应新环境?市心理学会副会长牟毅认为,家长给予孩子足够的陪伴和耐心的教导,是最关键的环节。比如刚进幼儿园的小朋友,家长无论是接还是送,都可以提前跟孩子进行约定,并严格履行约定,“对于一些慢热型的孩子,家长更需要耐心教育,不可操之过急。”
牟毅表示,来到新环境,孩子将独自面对很多新问题,年龄越小,日常和外界接触越少,适应起来需要的时间也会相应更多。这时,家长应与老师保持密切沟通,掌握孩子在幼儿园、学校的动态。由于孩子存在个体差异,每个家庭的实际情况也各有不同,“如果孩子适应新环境确实非常吃力,家长也可以向专业心理咨询师寻求帮助,进行有针对性的调节。”
(文中瑛子,乐乐,小昊,阿军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