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和钟亮红博士协同带领的易术心理剧团体里,美玲(化名)话不多,时常面色凝重,眉头紧锁。有一次,她被团体成员的生命故事触动,哭到浑身颤抖,却发不出声来。
彼时,美玲18岁的女儿正在精神科住院,已多年没有喊过“爸爸妈妈”。这些年,美玲一边打理赖以谋生的小店,一边照护女儿的起居饮食。
美玲觉得自己吃了没文化的亏,打小就送女儿读最好的私立学校。女儿进入青春期,开始打游戏、化妆、沉迷漫展。看着越来越“不听话”的女儿,美玲讲道理、打骂、跟踪、压缩生活费……各种措施轮番上阵,却让母女之间的鸿沟越来越深。
一次大爆发之后,女儿用刀在胳膊上一道道地割下去,美玲的心颤栗了,她生怕失去女儿,喊老公和兄弟将女儿五花大绑,送进了医院……
美玲说,这些年,她一直责怪老公对女儿疏于管教,责怪女儿任性不懂事,责怪命运对自己如此不公。可是,在团体中“泡”得越久,美玲越能体会到女儿的痛楚与难过。
那一次,美玲哭到不能自已,我引导她将内心所有想对女儿说的话都表达出来。她一边哭一边乞求女儿的原谅:“妈妈不该对你那么凶!我以为让你去最好的学校就是我能给予你最好的爱,从来只对你提要求,却从来没有问过你内心到底想要什么?妈妈对不起你……”
美玲哭累了,顺势跪在地上,她膝行到团体成员扮演的“女儿”面前,哭着说:“妈妈对不起你,我好想听你再喊我妈妈……”
“女儿”本能地后退,痛苦地闭上了眼睛。
亮红博士邀请美玲进入到“女儿”的角色中,请美玲的“替身”重新演绎刚才那一幕。
美玲在“女儿”的角色中,连连后退。她大声吼道:“不要逼我!我不想疯掉!”
再邀请美玲站出来,以局外人的身份,观察由团体成员扮演的两幕场景,一幕是强势的妈妈站在高高的椅子上,指责“不听话”的女儿;一幕是跪倒在地的妈妈苦苦哀求着同样痛苦的女儿。
“这样的相处模式,是女儿要的吗?”
美玲若有所悟地点了点头:“这样只会加重女儿的压力和负担。”
“是啊,有几个人能承受得住自己母亲的跪拜与忏悔?”亮红博士启发道,“女儿真心想要的是什么?”
“平等、尊重、理解,与真正的爱!”美玲冲口而出,那一刻,她长长吁了一口气,面容平和。
很多时候,父母总是按照自己的方式,给予孩子“爱”,给予我们能给的一切。如果孩子不能按照我们的期待“乖乖”成长,会觉得被辜负被伤害。可是,也许我们真正要觉察的是孩子到底要的是什么?
美玲领悟之后,慢慢学着将平等、尊重、理解融入到日常的点点滴滴。有一天,听到她的微信留言:“我太开心了,今天女儿喊我妈妈了!”
毕亚炜: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国际心理剧考试委员会认证导演,株洲市中医伤科医院创伤后病人心理干预课题负责人,株洲市红十字会心理援助志愿队队长,天元区心关爱社区心理服务中心心理专家,天元区检察院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咨询师,湖南省红十字会“四星”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