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剧本杀”藏风险 未成年人心智谁守护?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株洲某“剧本杀”俱乐部在网上晒出的剧本海报,画面阴森恐怖。记者/李军 摄

    株洲晚报融媒体记者/李军 实习生/刘吉

    近日,恐怖暴力的“剧本杀”被新华社点名,该类沉浸式游戏对未成年人潜藏的隐患也引发热议。株洲是否有这类“重口味”的“剧本杀”?针对这个新兴行业,目前是否有相应监管?就这一系列问题,记者进行了走访调查。

    恐怖“剧本杀”不少,介绍就透着阴森

    搜索

    记者搜索发现,株洲城区的“剧本杀”俱乐部不少,某软件上的搜索结果显示,相关商家有近110家。

    梳理“剧本杀”商家的简介,记者发现位置大多集中在中心广场周边商圈以及湖南工业大学附近,是年轻人常去或聚集的地方。大部分商家的推荐里,图片展示的是内部装修,中式及欧式风格的都有。也有约20%的商家,晒出不少阴森恐怖的剧本海报,用灯光、道具制造的灵异与血腥场景。

    一些恐怖剧本的海报,让人一看就瘆得慌。比如,《陪葬》《赶尸人》《阴鬼人》等,从剧本名字到封面的绘画风格,都透出浓浓的灵异、恐怖气氛。

    而在某商家展示的图片里,记者看到游戏间的墙壁上,挂着道具制作的“尸体”“残肢”等。还有照片显示,顾客沉浸在游戏中,身后却站着披头散发、一身白衣的“鬼魂”。这是剧本内的非玩家扮演的,是在吓唬玩家。

    在商家留言评论区,一些玩过恐怖剧本的网友表示,代入感很强,很恐怖。网友“Opq”说:被吓死了,胆小的人不要玩恐怖本。

    有顾客曾出现严重的应激反应

    探访

    9月23日下午,记者来到芦淞区某购物中心5楼的一家“剧本杀”店体验。店内大厅的布置和普通的娱乐场所没啥区别。几名年轻人选好了剧本,正在大厅里等待别的客人加入,业内称为“拼车”。

    该店工作人员介绍,恐怖本是“剧本杀”中最热门的剧本种类之一。他还透露,目前“剧本杀”对玩家没有年龄限制,该店的顾客群体涵盖初中生到40岁左右的人。“因为追求刺激,大多数人都会选择玩恐怖本。”该工作人员说。

    在工作人员带领下,记者走进一间欧式房,工作人员说这里是读剧本的,搜集证据的房间则在别处。走向搜证房间的途中,漆黑的走廊深处,突然传来一声尖叫。有人从一个房间里跑了出来,吓了记者一大跳。

    工作人员表示,这是上个剧本的玩家正在搜证,有剧本内的非玩家角色正在吓唬玩家。半开的门显露了屋内的陈设,气氛阴森恐怖。记者作为成年人,尚且被吓得不轻,但在现场却并未见到“禁止未成年人入内”的标识。

    是否经常有人被吓到?工作人员说,确实如此,甚至有顾客会出现很严重的应激反应,殴打非玩家角色扮演的“鬼魂”。但他也介绍,店里会有一定的措施来缓解玩家的情绪,比如降低恐怖氛围、减少非玩家吓唬玩家的频率、由工作人员陪同完成搜证任务等。

    但记者询问得知,假如有顾客被吓到中途放弃游戏,可能就要承担所有玩家的费用。“因为这是集体游戏,少一个玩家都无法继续进行。”该工作人员说,只有少数商家会采取工作人员补位的措施。

    作为新兴行业,还需加以引导规范

    观点

    检索网上报道,记者发现在浙江等地,有未成年人因为玩恐怖“剧本杀”出现精神萎靡、经常失眠等心理疾患。

    记者致电市三医院相关科室、多位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等,他们都表示,暂时还没接诊过类似案例。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王华说,未成年人心智尚未完全成熟,如果在游戏中惊吓过度,有留下心理阴影的风险,甚至产生心理创伤。她建议,这类“剧本杀”游戏或可进行分级,以限制参与者年龄等方式对未成年人进行保护。

    一家“剧本杀”商家负责人则表示,他们不会给未成年人玩“暴力本和致郁本”。

    行业自律之外,是否有政府部门进行监管,规范其经营行为?

    市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支队相关负责人说,“剧本杀”属于新兴行业,目前国家尚未出台相应法律法规予以规范,文化行政管理部门缺乏相应监管和处罚依据。如果“剧本杀”内容出现危害青少年健康等问题,市“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可以联合相关成员单位,督促该场所进行整改,并对“剧本杀”内容提出相关要求。

    市三医院睡眠医学科主任赵烨勋表示,如果因为恐怖“剧本杀”受惊吓而产生心理隐患,要第一时间寻求专业心理治疗帮助。症状轻微的,可通过亲友陪伴,用运动或其他方式转移注意力,以此缓解恐惧情绪。

    湖南工业大学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徐明芳认为,“剧本杀”的剧本还需要有正确的价值导向。适度的角色扮演有利于参与者释放精神压力、加强人际沟通等,但如果内容过于恐怖刺激,参与者天生敏感多思易被误导或有未获修复的心理创伤,反倒有可能产生心理问题。她希望相关部门对此加以引导并规范。

    让“有意思”和“有意义”和谐共存

    评论

    邱 峰

    现在“剧本杀”市场火是真的火,乱也是真的乱。

    不能说“剧本杀”的存在不合理,只不过是相对和绝对的问题。相对身心尚不成熟的未成年人,突然被暴力、恐怖甚至是血腥、色情裹挟,混淆了现实与虚拟,玷污了心灵,这绝对是不可以的。相对心智成熟的成年人,在不超越法律和道德底线的环境中,选择来一场揣摩人心的深度交流沟通,快乐着、思考着、暂时做一个被真实情感包裹着的另一个人,这绝对是可以的。

    然而,相对和绝对之间,利益在离间。“剧本杀”盛宴的“最大攒局方”没能扛住诱惑,背后的编剧和经营者妥协了,整个行业和市场妥协了,抓住大众(包括未成年人)的心灵弱点,“擦边球”越打越溜,内容把控无底线。再加上盗版猖獗、经营无序等乱象,一时间,“剧本杀”从流行宠儿变得千夫所指。但似乎又奈何不了它了——据央视报道,目前国内“剧本杀”行业市场规模已突破100亿元,而在“剧本杀”行业从业者以及投资人看来,这门生意的想象力远不止100亿元,“剧本杀”已处于大爆发的前夜。

    不是说要遏制“剧本杀”行业发展,而是应在引导发展的基础上,不再妥协,至少先把监管漏洞补上——明确监管部门和措施,制定成熟的行业准则、准入门槛、退出机制,保护版权,规范健康有序发展,用积极向上的文化内核引领剧本创作,带动行业认知的刷新。不再妥协的同时,还要想点新招——探讨分类分级管理,设定准玩“下线”,做好明确和充足的提醒,针对未成年人可在节假日提供益智健康的剧本和场景。一句话,“剧本杀”行业良性发展,一定要让“有意思”和“有意义”和谐共存。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