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湾港水质环境持续向好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新霞湾港如今水岸风光美。 资料图

    株洲晚报融媒体记者/杨凌凌 通讯员/崔林

    9月22日,走在新霞湾港的观光步行道上,家住石峰区的王先生很是惬意。“以前这里又臭又脏,水五颜六色的,现在沿线种上了植物,时不时还有候鸟来嬉戏。”王先生说。

    湘江支流霞湾港,全长4公里,曾经这条港裹挟着沿途工矿废水,成为湘江流域的工业排污口。近年来,株洲市委、市政府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意志,开启霞湾港治理之旅。3年多时间励精图治,霞湾港水质彻底改善,生物多样性保护成绩斐然,水之患变成了水之美。

    生态环境变好,迎来黑水鸡

    “黑水鸡!黑水鸡!”近日,网名为“双面胶”的环保志愿者拍摄的一段视频在抖音走红。视频中可以看到,在清水塘老工业基地霞湾港入湘江口,一群黑水鸡来觅食。

    “双面胶”的真名叫刘庆,是土生土长的株洲人,2013年开始做环保志愿者。

    9月20日上午,刘庆和另外几名环保志愿者在巡访霞湾港时见到了黑水鸡在嬉戏,大家觉得很兴奋,就拍了视频。

    今年已近百次巡访霞湾港的刘庆介绍,身为工业废水集纳港的霞湾港,现今已变成了清澈渠,岸边还种上了玉兰、红檵木、山茶、银杏等。

    “有白鹭来、有鱼游,现在黑水鸡也来捉虫子吃,证明这里的生态环境真的变好了。”刘庆说。

    铁腕治水,关停污染企业1700余家

    污染在水里,根子在岸上。“霞湾港的蝶变,很重要的一点,是做到了关闭搬迁污染企业,从源头上大幅度减少污染物排放。”刘庆说。

    2016年以来,株洲累计关停污染企业1703家,实施废水重金属污染治理项目60多个,整治整合造纸企业15家,治理城区电镀企业污染25家、小冶炼企业39家。投资8亿元建成洗水工业园,及时整合37家洗水企业集中入园,从根子上改善洗水企业的环境污染问题。

    同样的变化,发生在湘江株洲段的砂石码头。株洲系统推进水污染防治,保一江两水百河安澜。大力实施湘江保护与治理三个“三年行动计划”,累计投资超过530亿元,实施项目1583个。整治河湖“四乱”问题161个,湘江株洲段112家关停拆除砂场场地复绿。实施黑臭水体治理,切实解决枫溪港、建宁港、白石港等入湘江港水的黑臭问题,完成了天鹅湖、凿石港等黑臭水体整治任务33个。

    清水塘老工业区是株洲最大的污染源,也是水污染防治的最大难关。株洲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意志,打响了清水塘老工业区搬迁改造攻坚战,安排200多名党员干部常驻一线、挂图作战,到2018年底,包括中国企业500强之一的株洲冶炼厂在内的261家企业全部关停搬迁到位,3万职工、3万居民得到妥善安置。

    创新体制机制,破解治水难题

    株洲是全国唯一一座以“洲”命名的城市。

    因水而名,因水而兴。株洲坚决落实中央、省级对河长制的要求和部署,从体制机制入手,以严密的制度、严格的执法推动湘江生态环境保护。

    率先在全省推行河长制,实现了水环境保护全覆盖。以新一轮机构改革为契机,株洲将市两型办、创建办、河长办、湘江办“四办合一”,组建市生态文明建设服务中心,实现了从“多头管”到“统一管”的转变。

    全市425条河流全部建立河长制。在全省首创水务、海事、环保、渔政、公安轮值巡查模式,解决“九龙”治水、各自为政的局面。力推湘赣两省联防联控,成功创建渌水省际样板河。

    湘江水质持续向好,霞湾港再泛清波。

    数据显示,湘江株洲段水质2016年从Ⅲ类提升到Ⅱ类,渌江水质2020年从Ⅲ类提升到Ⅱ类,全市主要江河实现Ⅱ类水质,生态环境质量创历史新高,获评“水生态文明城市”“中国绿色青山典范城市”。

    霞湾港的入江口,清水哗哗,堤岸整洁一新,绿草葱茏,刘庆再也没有发现水质出现“五彩斑斓”的情况。他笑呵呵地说:“变美了的霞湾港,是留给子孙后代最美的礼物。”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