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了25年的绝世珍宝,她上交给国家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清代官员潘祖荫收藏有大盂鼎和大克鼎,这两大宝鼎都是西周时期的物品,也是潘家的传家之宝。1890年,潘祖荫去世,弟弟潘祖年把他的收藏运往苏州老家,其中就有大克鼎和大盂鼎。

    1923年,潘家后人潘承镜娶了18岁的苏州姑娘丁达于为妻。婚后仅三个月,潘承镜病逝,第二年,潘祖年让丁达于改姓为潘,继承守护宝鼎的重任。1925年,潘祖年也撒手人寰。

    形形色色的人都来潘家看宝贝,最危险的一次是直隶总督、北洋大臣端方前来“借宝”,潘达于不敢不借。随后辛亥革命爆发,端方成了断头鬼,宝鼎又回到了潘家。

    20世纪30年代,一个美国商人漂洋过海来到苏州,一路打探到了潘家,开出600两黄金外加上海一套5层别墅的价格来换两只宝鼎,被潘达于一口回绝。当时的国民党政府在苏州新建了一座大楼,某位政界要员想举办一个展览,劝说潘家将两件大鼎拿出来参展。潘达于很清楚,一旦大鼎到了展览会上,必定有去无回,便婉言谢绝了邀请。

    更大的考验还在后头。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开始,苏州也危在旦夕。潘达于带着家人外出避难。1937年中秋节,潘达于悄悄回到苏州家中,叫来家里的两个匠人做了个结实的大木箱。晚上,几个人撬开地砖挖出一个深坑,先放入木箱,再把两鼎慢慢放进箱子,并在鼎里塞了一些破衣服被子,空隙间还塞进一些小件青铜器及金银物件。盖上箱盖后填平泥土,按原样铺好方砖,还在埋鼎的位置放上案几、八仙桌等家具,看不出丝毫痕迹。布置好这一切,潘达于又回到避难处。

    “潘家有宝”盛名在外,日军进入苏州后,来到潘家大院,威逼潘家人交出两尊宝鼎。留守的佣人都推说主人不在,不知道宝物的事情。日军闯入潘家大院搜查了好几次,宝鼎始终没有被发现。1941年,埋在地下的木箱盖子腐烂,箱盖上的泥土、方砖发生塌陷。这时,潘达于才把藏在地下近4年的大鼎挖了出来。此后,两只大鼎被放在一间不被人注意的屋子里,与破衣杂物、旧家具堆放在一起,有惊无险地躲过一次又一次的劫难,直到新中国成立。

    1951年7月,潘达于写信给上海博物馆,请求捐献宝物。博物馆的专家看了宝鼎之后,一个个惊讶得瞪大了眼睛,激动地围在两个大鼎周围。此时,潘达于已经守护了国宝25年。

    守了一辈子的东西都交给国家后,潘达于每次去上海,总悄悄去博物馆看看。潘老的孙子在《国家宝藏》栏目中回忆说,小时候问奶奶:咱们家的东西,为什么不放到家里,要搬到这儿来啊?奶奶淡然地回答说:放到这里好,第一很安全,博物馆保管得好好的;第二大家都可以看,多值。

    如今,大克鼎已是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青铜馆的镇馆之宝,每天有近万观众一睹大鼎“风采”。大盂鼎,也成为中国国家博物馆镇馆重宝之一,吸引着众多观众感受大鼎的雄浑气象。

    (本报综合)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