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
  • 下一篇
  • 《大秦赋》中有这么个有趣的台词——“彩”。这个字用得实在太古风了,真可谓还原历史的神来之笔!因为在先秦时代,人们确实是以“彩”来表达欢庆及对某人言论的认同与称赞。这种习惯一直延续到汉魏时期才逐渐被取代。现在我们用来表达欢庆、肯定等义的词是——“好”。

    不过,先秦时期喝的该是“采”而不是“彩”,那时的古汉语中并没有“彩”字,彩在中国第一次出现是在魏晋。许慎的《说文解字》中对这个字的解释是花色斑斓的丝质物品。《周礼》中有记载,婚礼大仪的第二环节,就是纳彩。彩,是喜庆的象征。甲骨文中“采”的本义是采摘茶叶,从采摘的本义发展为表示瑰丽的颜色是在《尚书》:“以五采彰施于五色”,并由绚丽的颜色延伸出“文采”“光泽”等意思,再引申为游戏、竞赛中获胜者所得的奖品,后又引申为对胜利者或成功者的称赞。所以,《大秦赋》中所喊的“彩、彩、彩”,其实应该是“采、采、采”,这里用的是“采”的引申义。

    话说回来,喝彩并没有随历史而湮灭。今天我们不照样有“喝彩”这个词吗,只不过很少有人追根求源地探究“喝彩”的来源罢了。《大秦赋》让我们直观地了解到什么是“喝彩”,用现代汉语通俗地讲,“喝彩”等同于现在的“叫好”。

    (本报综合)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