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雅创作的国画作品《鹰击长空》。
毛泽东诗词 采桑子.重阳 隶书 作者:陈青(株洲晚报老年大学书法班学员)
国画 《工笔荷花》 作者:田琼(株洲晚报老年大学绘画班学员)
我真正开始学习绘画、书法是临近退休的前六年。那年我54岁,在株洲麻纺织厂各个工作岗位上已经忙忙碌碌近四十年。如何适应退休以后环境的变化?如何找到更加充实的生活方式?是我当时反复思索的一个问题。也是在那一年,因为单位改革,我调整了工作岗位。在单位工作最后的六年里,我一边工作一边自学了中国画和书法。为了使自己作品更好看,我还自己学会了刻印。现在我用的所有印章,全部出自自己之手。
2020年5月退休后,我马上来到株洲晚报老年大学,报名参加绘画、书法两个班的学习。绘画班老师张澄光,是湖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株洲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书法班老师刘湘清,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株洲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两位老师都是多年从事绘画,书法研究、创作以及教学,有多幅优秀作品参加国展,省展。跟随名师学书画,在晚报老年大学我开始了人生的第二段学习经历。
在株洲晚报老年大学,我系统学习了绘画、书法的基础知识。我在坚持认真上课学习的同时,还常会给自己加学习任务,经常晚上挑灯夜战。每天至少用两、三个小时复习功课、阅读教材、临摹字画、完成作业。有几次,为了参加书画展览,一个晚上连续四个小时不离板凳,全神贯注完成了参展的书画作品……因为我平常刻苦,好学,加上原来自学绘画、书法还有一定基础,常常受到老师,同学们的鼓励和赞许。通过在株洲晚报老年大学的学习,使我的退休生活有了新的内容,进一步坚定了我“活到老,学到老”的信念。以书画会友,扩大视野,陶冶情操,增添活力,促进身体健康,这两年,我深深体会到了“书画相伴、其乐融融"的真正意义。
株洲晚报老年大学办学宗旨是“老有所学,增长知识;老有所乐,促进健康;老有所为,服务社会”。学校积极创新老年教育的新路子,办学规模逐步扩大,走出了老年教育特色之路。我们老年人,在工作单位退休回来后,在人际关系,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会有一些新的变化,传统的观念下不断变革的现实相碰撞,有时心里会引发一些失落感和烦恼。这就必须正确对待和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就要不断地加强学习,特别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培育新的学习兴趣与爱好。我来晚报老年大学后,参加绘画、书法两门课的学习的确是充实了我的晚年生活。陶冶情操,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用的较好途经。我在作画、写字时专心致志,常常忘了年龄,忘了病痛,忘了烦恼。给自己营造了一个终身学习,情有所依,学有所得,书画长伴,快乐无限的氛围吧!
作为一个退休的老同志,我也常想在有生之年如何为社会做点贡献。我居住在芦淞区大园村,这里的社区领导与党组织对我们也非常关心,经常组织我们党员与居民参加各项社会活动。去年疫情发生时,大家出不了门,社区领导就在网上开展宣传活动,丰富大家居家隔离的生活。我也有一幅隶书作品入展。同年八月,芦淞区贺家土办事处举办了一个展览,我一幅国画《墨竹图》参展,社区领导还带回一个奖品给我……在株洲晚报老年大学学习期间,我也积极参加了株洲市老年(老干部)书画协会送书画进社区活动,还参加了株洲晚报老年大学及社会各界爱心朋友,纪念毛主席诞辰127周年活动。春节前还参加了大湖塘社区与晚报老年大学联合举办的“送春联”活动等等。今年1月份,我成为了株洲市老年(老干部)书画协会会员,还参加了协会一系列活动……
在株洲晚报老年大学学习期间,我的退休生活不仅很充实,也极大地激发了自己的学习热情,给我带来了无穷的乐趣,促进了我的身心健康。现在,我爱人也非常支持我,将一套一百多平米的房子,变成了我的工作室,取名叫“静雅斋”,满屋的书法、绘画作品、作业。满屋的墨香,不禁让我想起了王勉的诗句:“不要人夸如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生活给予每个人的机会和时间都是平等的,关键在于你如何把握和创造。只要用平和的心态珍视生命,把生命的过程当作一次艺术创造的过程去体验,生活也将回报你更多。我这一生将“书画相伴,其乐融融”!
(作者为株洲晚报老年大学绘画班班长 欧阳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