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这一家四代从教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张伯玲(左一)与爱人吴建民(左三)在百井小学参加百年校庆。(资料图) 受访者供图

    ▲张伯玲的女儿吴卉在校教学。 受访者供图

    株洲晚报融媒体记者/戴凛 通讯员 吴育珍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个讲台,举起的是别人,奉献的是自己。”这首《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经典老歌耳熟能详,歌中描绘的场景,就发生在市七中退休教师张伯玲的家中。她家,已有四代教育人传承着“做一名好教师”的薪火。

    外公办过学校

    父亲回农村任教

    张伯玲出生于1956年,在株洲市七中退休。她回忆说,父亲张建平毕业于湖南高等实业学堂(现中南大学),学习工业相关专业。 毕业后他回到白关,成了一名农村教师,就职于一所小学。而自己的外公宋先觉也算是一名教育人,早年在长沙参与创办了两所学校,只是由于39岁就已离世,孙辈们缺少对他的记忆。

    “爸爸虽然只是星期天才回家,但对我们的学习一点也没放松。”张伯玲说,由于学校与家距离较远,每周只有周日才能见到父亲。印象最深的,是父亲会教五姊妹练习写毛笔字。如果谁不认真,父亲就会严厉地打手板。父亲同时要求,必须每天早晨6点起床开始学习。正是这样严格的要求,让五姊妹得到了成长,比如大姐和大哥当年还考上了省卫校,成为行业中的专业人才。

    因张建平教学水平突出,上世纪五十年代,他被调往株洲市一中任教。到了六十年代,受到当时“四清运动”影响,他回到白关农村务农。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才得以重新恢复教师身份,就职于白关百井小学(现金轮侨心小学)。

    “父亲平时很少和我们提起他的工作,但是当年有很多学生经常来家看望他。”张伯玲说,父亲有一位学生后来在新疆工作,但每次回到株洲都会来看望父亲。原来,当年这位学生求学时遭遇经济困难,是父亲拿出积蓄资助,让这位学生得以走进高等学校。

    丈夫、公公也是同行

    1981年,张伯玲接过父亲的“接力棒”,入职株洲市轻工业职业中专学校(现株洲市七中),从事缝纫教学。在这里,他认识了自己的丈夫吴建民。

    张伯玲说,丈夫吴建民的父亲吴志仁解放前在长沙求学,后回到株洲成为一名数学教师,曾就职于株洲市六中、七中。由于学校工作繁忙,吴志仁和子女同样过着每周见面一天的日子。

    上世纪七十年代,吴志仁在市六中担任总务职务。有一年单位食堂亏损,为了帮助学校渡过困难,吴志仁在学校开垦了一片菜地,通过自给自足,终于解决了食堂的亏损难题。

    过年家庭聚餐时,吴志仁经常会提起从教时的往事,并流露出对下一代人从教的期望。

    女儿“接力”,实现四代人从教

    吴志仁的期望,在2009年终于得以实现。

    张伯玲说,女儿吴卉读大学时选择了师范学校的英语专业。2007年大学毕业后,先是当代课教师。直到2009年,终于成为一名正式教师,实现了四代人的教育“接力”。

    “我第一个正式工作的学校,恰好就是外公曾经奋斗过的地方。”吴卉说,2009年,她被分配到芦淞区乡村学校白关百井中心小学(现金轮侨心小学)工作,经常听外公的老同事,回忆外公当年工作时的故事。那时,虽然学校硬件条件一般,交通出行也不是很方便,但是外公留下的印记,让她安心在此工作。直到2019年,她才调回市区南方三小。

    吴卉表示,一直以成长在教师家庭而感到荣耀。如今自己也成为一名光荣的教师,会通过自己的努力,传承“做一名好教师”的薪火。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