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力争在2030年前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十四五”开局之年,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是"用30年时间从碳达峰到碳中和,走完发达国家需要70年才走完的路”的决心和信心。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主要支柱产业,是碳减排的重要领域。我国建筑行业碳减排有着存量大、新增多、排放高的特点。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建筑业碳排放量超出我国总碳排放量的三分之一。其中,建筑运行碳排放量(包含建筑拆除)占比60%左右,建筑隐含碳排放即建材生产、运输及施工过程的碳排放量占比约40%。而我国现有城镇总建筑存量约650亿平方米,每年新增建筑面积约20亿平方米,随着我国国民生活水平和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行业的碳排放也会不断攀升。因此,建筑行业实现“双碳”目标任重道远。
绿色低碳将成为建筑业发展“主色调”
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绿色建造、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碳排放等,已成为近年来工程建设领域的重点工作。
2019年3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为国家标准;2019年4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国家标准《建筑碳排放计算标准》;2020年7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7部门发布《绿色建筑创建行动方案》;今年3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绿色建造技术导则(试行)》,明确绿色建造应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工程策划、设计、施工、交付的建造全过程,有效降低建造全过程对资源的消耗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减少碳排放;今年5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15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县城绿色低碳建设的意见》,推进城乡绿色发展。由此可见,未来,绿色低碳将成为建筑业发展“主色调”。
三大举措保建筑业的“低碳转型”
目前,我们的传统建筑生产方式普遍存在着建筑资源能耗高、生产效率低、劳动力成本逐渐升高、资源短缺严重等问题。传统建筑业转型升级,早已迫在眉睫。
北京市建筑业联合会会长栾德成表示,关注建筑业的“低碳转型”,可从集约化和工业化的建造方式、绿色化与智能化的施工技术、精细化与专业化的管理手段三方面着手,坚持“双碳”目标与“高质量”协同发展是建筑行业未来发展的更高要求。
集约化、工业化的建造方式,是从建筑材料生产、施工建造、运营维护全生命周期推动建筑业全产业链绿色低碳发展,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装配式建筑具有构件模块化、生产工厂化和装配标准化等优势,可以大幅降低建筑能源损耗、节约施工工序、提高组件回收利用率。所以推广装配式建筑是建筑业深化改革、转型升级、科技跨越的主脉,是建筑领域落实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决策部署的重要途径。
绿色化、智能化的施工技术,是从工程建筑的前期策划到设计、材料生产、施工建造、交付维护等环节,加入“碳减排”“净零碳”的考量,加大绿色建材和数字技术应用,运用智能化手段模拟建筑各个环节的能源损耗和适配方案,用系统和能源的匹配达到最优方式,适配最佳的施工技术和最短的施工时间,从而减少施工过程中的碳排放。
此外,可通过精细化、专业化的管理手段,达成新技术研发应用与建造方式工业化水平的“双向促进”,智能化数字技术与建造手段信息化水平“双向提升”,设计、生产、施工深度协同与建造管理集约化水平“双向优化”,构建绿色建造产业链与整体提升建造过程产业化水平“双向发展”,保障“双碳”目标与“高质量”共同发展。
株洲坚持“双碳”目标与“高质量”协同发展
今年,各地纷纷排出碳达峰时间表,湖南省今年将制定碳排放达峰行动计划,推进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株洲市是湖南省首批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绿色建造试点城市和住建部钢结构装配式住宅试点城市,将以“建筑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之一,推动建造方式的改革和升级,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坚持“双碳”目标与“高质量”协同发展,奋力打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这场硬仗。
(株洲晚报融媒体记者/王莉 通讯员/谭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