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患“双相情感障碍”,父母上“父母课堂”疗愈自己、也帮助了孩子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株洲晚报融媒体记者/刘芳

    “这是康康送给我最好的生日礼物。”向建军略带自豪地展示了他50岁的生日礼物——一份西红柿炒蛋。没有鲜花的点缀,没有煽情的告白,却让向建军这个生日过得温情而知足。

    因为这是一份特殊的“回应”。4年前,儿子康康被确诊患有躁郁症,学称双相情感障碍,刚考上大学就辍学在家。

    这些年,向建军和妻子花费了大量心思和时间照顾、陪伴康康,作为家长,他们报名参加家长培训班,学习心理学,疗愈自己也帮助孩子。现在,康康通过系统的药物治疗和配合心理辅助治疗,以及家庭父母关系的改善,逐渐临床治愈,情绪稳定了,已经复学。

    噩梦的开始

    向建军因忙于工作,常年在外,很少时间照顾家庭,儿子康康由母亲带大。康康成绩优异,还顺利考入了重点大学。

    进入大学后,学习、生活环境的改变,让康康也变了:上课睡觉、不做作业,对任何事都不感兴趣,不与人交往。据学校老师反馈,看不出康康是开心还是难过,神情木木的,课间也像一株植物一样蜷缩在窗边。每天都表现得特别困,虽然喝了很多咖啡和茶,但仍然不清醒的样子。

    可有时候他又会突然兴致很高,大声唱歌、开玩笑、打闹,很亢奋,而不知道在什么情况下他会突然画风一转很暴躁,砸东西、骂人吼叫。更让人担心的是,还有自杀的倾向。

    向建军知道孩子病了,带孩子去看了心理医生。医生最终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

    学习心理学,疗愈自己也帮助孩子

    康康开始接受治疗,按医嘱坚持吃药,定期接受心理医生的帮助。

    孩子刚病,向建军就买了很多相关书籍,了解孩子的病,以及用药。“每天做笔记,记录孩子的服药反应、睡眠和情绪波动的范围。”向建军说,这样每次复诊时,可以尽快、准确地把孩子的情况汇报给医生,便于医生了解孩子,合理调药。

    虽然病情在缓解,康康还是不太愿意出门,总是一个人在家看看手机,房间里的垃圾也不管。

    为了更多地了解孩子,了解这个病,向建军不光自己和孩子都接受心理咨询的帮助,还参加了很多心理学的课程,系统学习了心理学和精神病学的相关知识。“本来是想帮孩子的,结果发现自己心境开阔了不少。”向建军终于意识到,孩子的路还是需要他自己来走,家长所能做的就是给予他最好的陪伴。

    向建军调整了工作方向,把重心转向照顾家庭,更多的时间用在陪伴孩子上,与妻子的关系也变得融洽。向建军乐观地说,“在孩子小时候,我忙着挣钱,对他缺乏陪伴,现在就是补偿。”

    孩子病后,向建军和妻子在感叹:我们就这样稀里糊涂做了父母,没有任何培训就上岗了。

    回头看,在孩子发育的每个关键期,家长更多的是关注学习成绩,没有意识到孩子的问题和缺陷,没有在提高孩子认知和心智成熟上进行科学的训练和引导。向建军和妻子都报了父母培训课堂,系统地学习如何养育孩子,怎么有效陪伴孩子。

    经过系统治疗,家庭关系的改善,康康已经复学,恢复了人际交往等社会功能。让向建军感到欣慰的是,和儿子关系也变得融洽。

    孩子为什么得病?家长需要反思

    为什么现在这么多孩子得病?

    “这与家长缺乏养育孩子的知识和训练有一定的关系。”据市心理学会副会长牟毅观察,“多年来,我们一直在做关爱留守儿童的项目,虽然不是每个留守儿童都有心理问题,但出现问题的人,大多都是父母缺位、隔代教养、夫妻关系糟糕等情况。”

    据了解,双相情感障碍也称为躁郁症,是一种躁狂与抑郁交替发作的严重类精神疾病。躁狂发作与抑郁发作是双相情感障碍的两大特征。

    牟毅介绍,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越来越年轻化,甚至低龄化,14岁-20岁的患者占10%-20%。

    原因有很多,比如人工智能的发展,电子产品、动漫、科幻充斥生活,孩子无法区分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应试教育让很多孩子的价值观单一,以考试成绩论成败;家庭的关爱过多,家长包办过多,在无意间让孩子错失了发展自我和拓展社会认知能力的最好时间段,等等。

    此外,基因、家庭不良行为模式、父母养育知识的缺乏、成长环境糟糕、家族遗传等都有可能激发精神疾病的多发。我们无法选择基因,但我们可以选择环境或者规避某些致病环境,可以改变教育方式和方法,提前防范。

    牟毅提醒,对于孩子的治疗和恢复,不论发病的早和迟,都需要正确选择就医医院,筛选合适的心理咨询和治疗师,并规范足量足疗程的用药。

    值得注意的是,家长也需要提高自己。“家长的改变是孩子改变的第一步。”牟毅介绍,我们无法奢望去改变别人包括自己的孩子,但能逐渐完善自己,改变整个家庭的氛围,孩子慢慢能感受到。家长不能放弃,信心和耐心是治愈的保证。

    (文中康康、向建军均为化名,为保护隐私,部分事实虚化处理)

    如何做一个成长型父母?

    相关链接

    育儿先育己。一个优秀的孩子背后,往往站着不断反省、不断成长的父母。

    父母重要的是要以身作则,让自己先改变思维模式以及看待孩子的方式,并不断陪伴孩子去实践成长型思维。而这种以身作则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表现出来。

    1.接纳孩子的不完美

    任何人都会犯错,为什么我们不能容忍自己的孩子呢?家长需要做的,是帮助孩子从每次错误中学到东西。

    2.引导孩子正向积极表达

    父母对孩子说的每一句话,其实都是有魔力的,有时候父母觉得是随口一说,但可能在孩子的心中就打下深深的烙印。所以,父母与孩子怎么说话,就决定着孩子会变成什么样的人。

    因此,负面标签是千万不要给孩子贴了,这是成长型父母的又一堂必修课。

    3.学会控制情绪

    有一条关于沟通的定律,是所有的父母都应该知道并熟练掌握的,就是著名的“55387定律”,即55%+38%+7%=100%。

    55%是沟通中的态度,包括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穿着仪表等;38%是讲话时的语气、口吻;

    7%是说话的内容。

    孩子就是家长的一面镜子,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

    4.引导孩子探索

    孩子在玩中会主动学习知识和规则,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自主力和表达力。作为父母,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才能给孩子的学习带来正向和积极的影响。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