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无限好

  • 上一篇
  • 下一篇
  • 聂鑫森

    年长我十岁的李元洛兄,已是朝杖之境,集作家、诗评家、学者于一身,可喜的是清思如昔,笔耕不辍,佳作频频问世。他的旧体诗词,既有巧思又有妙句,如《春晚登慕田峪长城》七绝:“长城飞舞入云烟,千里来登耄耋年。我与夕阳俱未老,壮心同在万山巅。”

    人之老年正如傍晚之太阳,而元洛兄老骥伏枥壮心不已,抹霞红于山巅岭头,令人击节。

    从古到今,夕阳是诗人喜欢撷取的意象之一。夕阳之别称很多,如夕照、斜阳、斜晖、夕晖、落日……《诗经·王风·君子于役》中的“日之夕矣,羊牛下来”,恐怕是最早将夕阳入诗的例证。

    夕阳既是一种美丽的自然现象,又是一个直观的时间单位;既引起审美的感应,又挑动情绪的波澜。诗人往往因境遇各异、心志不同,对夕阳而萌发无限感慨,佳篇俊句与时间共存。

    唐代李商隐《乐游原》:“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他慨叹夕阳虽美,然而即将沉落,充满着对时世衰微与本体生命短促的哀惋之情。

    白居易就直接把晚年比之为夕阳:“朝露贪名利,夕阳忧子孙。”将中青年喻为“朝露”,到了晚年则担心儿孙是否有出息。

    爱人久别,日思夜想。而夕阳之后便是暝色高楼,最让人伤感,特别是女子。“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萍洲。”(宋·温庭筠《忆江南》)“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唐·李白《忆秦娥》)。

    日升日落,代指一天的完结,也象征时间的匆匆流逝。诗人充满奇思,如果用长绳绑住夕阳,也就留住了时间的逝去。李白唱道:“安得挂长绳于青天,系此西飞之白日。”(《惜余春赋》)在此之前,晋代傅玄的《九曲歌》中,已早有此想:“岁暮景迈群光绝,安得长绳系白日?”李商隐则称:“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谒山》)而李贺则埋怨:“女娲只解补青天,不解煎胶粘日月!”熬胶用以粘牢日月,也就粘牢了时光,让它恒定不动,真是大胆的想象。

    当代诗人聂绀弩,贬谪北大荒时,写《搓草绳》一诗:“冷水浸盆捣杵歌,掌心膝上正翻搓。一双两好缠绵久,万转千回缱绻多。缚得苍龙归北面,绾教红日莫西矬。能将此草绳搓紧,泥里机车定可拖。”因搓草绳的活计,想到此绳可拖陷于泥沼之机车,也可绑住夕阳不落,从实情实景中产生的联想更为亲稔感人。学者朱正注“绾教红日莫西矬”,说典出李白的《惜余春赋》和李商隐的《谒山》。

    夕阳落山有如归家,让诗人联想心上人不知飘落在哪里:“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宋·李清照《永遇乐》)夕阳西坠,有如英雄壮志未酬:“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宋·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夕阳意味着一个时段的结束,最易与怀旧伤逝的心情契合:“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宋·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方从南海叹遗珠,又对斜阳看太湖。……忽忆故人椰叶下,盈盈红泪湿罗襦。”(田汉《咏太湖》)

    红军长征,披荆斩棘,伟业丰功。在攻克娄山关后,毛泽东作《忆秦娥·娄山关》,下阕云:“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如血的夕阳,象征血火战斗,又预示一场血的洗礼后,将破关闯隘,取得更大的胜利。

    (原创首发)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