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孩子的奥运梦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正在株洲市少儿体校训练的孩子。 受访者供图

    策划/李卉 执行/温琳

    编者按

    东京奥运会虽已结束,但人们不会忘记那段从线上到线下,为中国健儿呼喊、助威、加油的日子。都知道体育需要从小练起,那从一名普通儿童成长为不断突破自己的运动健将,中间需要走过哪些环节?需要经历哪些磨炼?没能顺利走到世界级竞技场的孩子们,人生出路又在哪里?本期亲子版我们推出“株洲孩子的奥运梦”专题,试图将这些过程展现给大家。

    早些天,中国健儿在奥运会各大项目的赛场上争金夺银的场景,让国人看得热血沸腾。而位于株洲河东体育馆内,一群年龄从八九岁到十三四岁的孩子,在教练的带领下,每天积极训练。这个静谧的院子里,分布着我市三大公办体校——市体校、市少儿体校、市学训中心。过去,三大公办体校培养出了杨云、郑波、李玄旭、眭禄、梁艳、屈瑞阳等诸多世界冠军,而眼前这群正在训练的孩子中,或许就是代表中国征战世界赛场的明日之星。

    无论是家长孩子,还是教练,他们心中都有一个奥运梦。而三大公办体校能给这些孩子,尤其是家境普通的孩子,提供一个“追梦”的通道。

    四年一“大招”,一年两“小招”

    2012年的夏天,伦敦奥运会平衡木项目决赛现场,株洲籍选手眭禄正在冲击冠军。与此同时,千里之外的株洲市少儿体校内,校长陈虹怡与全校的教练、学员们也凝神屏气盯着屏幕,关注着眭禄的每个技术动作。

    最终,眭禄以0.1分的微弱劣势屈居亚军,现场遗憾、叹息声连连,但她依然是市少儿体校很多孩子的偶像。

    “不少孩子指着她的照片说,我长大了会超越她。”教练朱殊霞说,不少家长把孩子送到体校,除了锻炼身体外,更是为了一个冠军梦。

    这个梦不仅是荣誉,也是一条人生道路。“不少练体育的孩子,家里经济条件一般,家长没有办法为孩子谋划更好的将来。”市体校副校长王志刚介绍,进行体育训练,不仅可能成为全国冠军、世界冠军甚至奥运冠军,更有可能进入大学深造。

    陈虹怡介绍,我市三大体校每四年会进行一次大的招生,时间一般在省运会过后,同时每年还有春、秋两次小招。招生时,一些体育项目的教练员会深入我市各幼儿园、小学、中学,去寻找体育苗子,从中择优挑选进入梯队。

    此外,还有不少家长会主动把孩子送到体校试训,只要通过试训,也能进入三大体校。

    成长

    个人奋斗、家庭支持 体校为孩子量身订制培养计划

    “练体育,真的很苦。”不少运动员都如是说。

    有赛艇运动员悄悄跟记者透露,因为训练太累,她曾几度想放弃,有一次还偷偷跑回了家,要不是教练员把她找回来,现在自己可能已经跟同乡一起进了电子厂打工,或者结婚生子了。

    “练体育,是孩子的坚持,也是家庭的坚持。”在基层体校干了几十年的王志刚介绍,许多孩子家距离体校较远,小小年纪就要寄宿,本来就很想家,加上训练很辛苦,所以一些孩子练着练着就偷偷跑回家,半途而废的不在少数。因此,教练发现一棵好苗子后,就会格外留意,会尽量想办法给孩子提供方便,有时教练员甚至自掏腰包为孩子买些生活用品,为他们解决生活困难。

    目前,我市三大公办体校内,一般是上午学习文化课,下午搞专业训练。王志刚说,招来的小队员在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后,教练会集体讨论,为每个孩子量身订制培养计划,感觉练不出来的,会尽早送他回去,不能耽搁孩子们的前途。坚持练下来的孩子,也基本找到了各自的出路,有些成功进入省队,更多的则成了体育生。

    未来

    大多数人会成为体育特长生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往往骨感。不是每个小运动员,都有机会进入省队、国家队,去参加世锦赛或者奥运会。“每个项目每年能进入省队的运动员只有一两个。”陈虹怡坦言。

    以株洲传统优势项目体操为例,今年有两人入选省队,而这个年龄段在市少儿体校接受过训练的孩子有一两百个,将来能进国家队的更是凤毛麟角。运动员除了要拥有很高的运动天赋,以及非常能吃苦的精神,运气也不可少。

    这些小运动员的未来,除了一小部分继续在赛场拼搏外,大多数人会成为体育特长生,进入大学学习。“能进什么学校,跟他们取得的成绩直接挂钩。”陈虹怡介绍,目前,体育特长生可以通过体育类统考、体育单招、体育特招3种方式,进入高校深造。

    近年有数据显示,全国约有45万学生通过体育特长进入各大高校,占所有高考生的4.5%,这个比例未来还将不断上升。“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作为体育特长生进入大学。”陈虹怡表示,相比一般的体育特长生,基层体校的学生在训练的专业度上更有优势,更能发挥孩子的体育天赋,离大学的距离会更进一步。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