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晚报融媒体记者/邹怡敏
通讯员/刘旺 张仪
涉疫医疗废弃物处置事关疫情防控的最后一道关口,渌口区人民医院再次被定为株洲市新冠肺炎定点集中隔离救治医院后,医院产生了多于往常的垃圾和医疗废物,12名医生组成医疗废物处置转运分队,默默奋战在“隐形战场”,守护大家的安全。
康友良是渌口区人民医院的医生,也是医院医疗废物处置转运分队的领队。自医院接收新冠患者以来,他脱下白大褂穿上防护服,和11名同事一起,承担了医院感染楼的清洁工作,清理垃圾桶、清洁地面。他们穿梭在感染楼内,一趟下来有近40箱医疗废弃物,轻的二三十公斤,重的七八十公斤。
清洁工作,不仅体力消耗大,且因需要接触患者的医疗和生活垃圾,包括分泌物、血液废弃物、枕头、药品、剩菜剩饭等,感染风险很大。受到新冠病毒污染的医疗废物,都要单独处理,需要多人配合完成。医护人员把医疗废物放进特定的垃圾箱后,清洁工会将其收集,进行多次消毒,再由两名工作人员负责运送,送到垃圾站后由专业人员处理。
接下来的工作就由康友良他们接管,康友良和队友们取到医疗废物后,还要再进行一次消毒,然后用纸箱将其封住,贴上标签注明,用车送到垃圾站后,垃圾车和本人都要被再一次消毒。“工作中,我们非常细致,因为这些垃圾如果没有处置好,很有可能会造成病毒再次传播。”队员何维说。
康友良和队友们居住的隔离点在天元区东帆酒店,每天早上6时左右,他们起床,一直忙碌到晚上9时多才完工,每天运送的次数不固定,只要有医疗废物,就必须立刻运走。“走一趟就有一身的汗,医废垃圾多的话,要走好几趟,感觉头发昏,无法呼吸。”队员文博说。
这支由12名医生组成的医疗废物处置转运分队,年龄在30至50岁之间,其中有4名党员。队长康友良是娄底人,与妻子同在渌口区人民医院感染楼工作。半个月来,夫妻俩仅仅偶遇过一次,见面时间只有短短两三分钟。“当时都穿着防护服,我一下子没认出来,后来是通过防护服上的名字,才发现是我爱人。”康友良说。
面对疫情,他们是不惧艰辛的“逆行者”。“作为党员,在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冲锋在前,战斗在前。”队员唐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