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心理咨询师的抗疫故事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株洲晚报融媒体记者/成姣兰

    “老师,每次听到救护车,就很紧张,我是怎么了?”“我在隔离酒店,心里很难受,一直在哭,又有了轻生的念头……”疫情之下,处在隔离中的密接、次密接们,恐慌、焦虑、无助,愤怒……各种因失控而产生的情绪,堆积、爆发。

    全市心理咨询师闻讯而动,组成志愿者联盟。10余天战“疫”里,他们收到心理求助百余个,24小时守护公众心理健康。

    他们是战“疫”中的心理卫士

    “我不想活了,又有了轻生的念头。”云龙示范区一名高中生A在微信群内丢出这样一句话。看到信息后,咨询师王辉平添加A微信,开启守护之路。

    从聊天得知,A刚从居家隔离转到隔离酒店。由于外公年纪较大,工作人员将其与外公安排在一个房间,原本希望互相照应。长时间的相处,不同的习惯造成矛盾不断,加上需要重新适应隔离酒店的环境,双重压力齐至,产生了更多的不如意。

    在另一个微信群,另一名咨询师接到一位母亲的求助。“女儿每天都在哭,很担心她,但我文化水平不高,请求帮助。”每一天,所有咨询报告都汇总到总督导马丽华手上。通过信息对比发现,敏锐的马丽华判断,这两人是一对母女,咨询形成了闭环。

    原来,A成长在离异家庭,受妈妈委托照顾外公,而“老小孩”不听话,导致了一系列冲突。在咨询师的引导下,妈妈持续向A传递信任和感谢。通过妈妈与咨询师无条件的陪伴与支持,A逐渐恢复了平静。同时,咨询师也积极与酒店、政府人员沟通,最终,外公被分在A的隔壁房间,A开始了完全的自我生活。

    “环境改变带来的适应性问题,与原生家庭带来的消极思维模式叠加,是这个案例的症结所在。”马丽华说,疫情让部分人原本压抑的问题凸显,创伤再度触发。“这时候,干预的作用远小于抚慰。咨询师们每天在群内稳稳的陪伴,就是他们能提供的最好心理支撑。”

    四处“救火”,抚慰焦虑的心灵

    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封闭小区解封,陆续有人开始离开隔离酒店。“我什么时候能离开?”另一种紧张情绪开始在微信隔离群蔓延。

    应对蔓延开来的不良情绪,近几日,咨询师们四处“救火”。安抚临产妈妈因集中隔离引发的健康焦虑,引导释放年轻宝爸宝妈们长期封闭带娃引发的愤怒,疏导家庭“顶梁柱”们对长期停工的担心,缓减青少年第一次单独居住的害怕……

    统计数据显示,因疫情产生的恐惧,一直稳居咨询案例的第一位。这几日,因隔离与家人关系的凸显,对陌生人的愤怒等人际关系问题,超越此前因生活琐事带来的不确定感,跃升为第二大咨询问题。

    8月13日,在石峰区一酒店,部分隔离人员陆续回家。微信隔离群内,在心理咨询师的引导下,大家回忆起这些隔离生活中的感动与快乐。一整天时间里,群内温情涌动。仍需继续隔离的人员,也将希望和爱,替代了焦躁和怨恨。

    “往回看,看到社会各界的付出和艰辛,让正能量传递,将隔离对他们的阴影降到最小。”咨询师王辉平说。

    随着烟火气逐渐回归正常,原先奔涌而出的情绪会慢慢平复。在后疫情时代,被隔离人群的应激反应,还会停留相当长一段时间。记者了解到,心理咨询师们将会坚持到最后一批隔离人员离开,并持续跟进重点案例,密切关注医务人员与抗“疫”工作者的心理健康问题。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