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市专家组对在院患者进行线上多学科讨论。通讯员供图
株洲晚报融媒体记者/刘琼 通讯员/宋玺
连日来,疫情牵动着市民的心。截至8月3日24时,株洲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7例,无症状感染者2例
这些患者会被送到哪?又会得到哪些救治?8月4日,本报记者独家探访了株洲市新冠肺炎患者定点集中隔离救治医院(以下简称“市定点救治医院”)。
5个半小时转移340名住院病人
8月4日上午10时,记者驱车来到渌口区人民医院。作为市定点救治医院,该院暂停了日常诊疗,门口设立了警戒线,有民警和保安值守,人员出入须严格查验健康码和行程码,并测量体温。
7月29日晚上11时30分,云龙示范区报告发现2例新冠病毒核酸阳性检测者,初步判断为四川省确诊病例的关联者。
7月30日上午,市委、市政府决定征用渌口区人民医院为全市唯一的定点救治医院,这是该院第二次担此重任。
“由于时间紧迫,接到市里的紧急通知后,我们迅速腾空医院,在5个半小时内转移了340名住院病人,其中年龄最大的患者91岁,最小的患者才6个月。”渌口区人民医院相关负责人介绍,30日下午6时,首例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被收治入院。截至8月3日24时,共收治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7例,无症状感染者2例。
市中心医院全面接管,实现驻点全流程管理
疫情来势汹汹。作为我市的区域医疗中心,7月30日,市中心医院全面接管市定点救治医院,构建救治团队与管理团队,实现驻点全流程管理。
市定点救治医院如何运作?
“我们成立了医疗救治现场工作组,对医疗救治工作采取军事化管理,发现问题立即处理。”市中心医院医务部主任、医疗救治现场工作组副组长陈迅介绍,市定点救治医院成立了院感防控组,做到重点岗位24小时监管,尽可能减少院感风险。渌口区人民医院与市中心医院实时沟通,实现设备、物资、后勤等职能部门无缝对接,为临床救治提供全面支撑。
值得一提的是,在省级专家的指导下,市定点救治医院还科学规划病区设计,不仅设置了普通病区,还针对目前儿童患者较多的问题,成立了儿科病区。此外,积极改造重症病房,为可能出现的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提供保障。
我市已派驻138名骨干,省卫健委派出驻株专家团队
若有战,召必回。随着市定点救治医院的启用,我市不少白衣战士主动请战,逆行出征。
“为了集中全市最优质的医疗资源来救治确诊患者,我们目前从全市各医院抽调了138名骨干到诊治一线,其中医护人员达到111人,后续根据需要还会增派人员。”陈迅介绍,目前,进驻市定点救治医院的医护人员涵盖了呼吸内科、重症医学科、感染内科、儿科、院感科、营养科、心内科、骨科、护理、超声诊断、医学检验等10余个科室。目前,他们正在积极构建呼吸机、ECMO团队。
记者整理名单发现,前来驰援的医护人员中,一半以上的是经验丰富的抗疫“老将”,他们曾经或前往湖北黄冈或在市定点救治医院参与临床救治。
例如,省直中医院外科ICU主任郭文龙、市中心医院护理部副主任贺晓元去年曾驰援市定点救治医院,曾参与救治了我省首位成功脱离ECMO的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
还有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为支持我市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省卫健委派出了以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杨明施为组长的驻株专家团队,共7人。去年,杨明施带领团队成功帮助株洲创造了“零死亡”的纪录,成功治愈全省年龄最大的新冠肺炎确诊患者。
中西医协同、心理疏导、儿童“特医特护”……
对于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我市如何分类救治?
“根据去年摸索出的经验,今年,我市仍实行‘一人一团队、一人一方案、一天一会诊’的思路。”陈迅介绍,新冠肺炎重型患者的早期识别,对于能否救治成功至关重要。
为此,对每一个新入院病例,他们当天会完成三级医师查房与晚夜班查房,并进行全方位评估,确定诊疗方案。每天,上级医生会对在院患者进行至少两次的病情评估,对于持续高热、合并有较严重的基础疾病、肺部影像学显示短期内病灶较明显进展者,均视为重型病例的高危因素和前期改变,他们会随时请省市专家组会诊,指导诊疗。
对于无症状者,则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早期治疗,例如单间隔离减少交叉感染。在病情容易发生改变的重要时期(3天—5天、7天—9天)给予相关检查(CT),并密切注意病情变化,及时治疗。
此外,我市还实行中西医协同作战,在省级专家的带领下组成4人中医团队,对患者实现“一人一方”,因症施治,提高其抵抗力,对特殊患者采取古法熬制中药,确保药效达到最佳。同时,我市还调派了临床经验丰富的精神与临床心理专家,对患者给予心理疏导及支持,指导他们做呼吸操等。
针对儿童患者,我市采取“特医特护”,让医护人员充当临时“爸妈”,陪同患儿看图书、玩游戏,减少患儿的焦虑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