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辈株洲“打工人”的夏日福利 藏着你的故事吗?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策划/谢中良 罗佳 执行/株洲晚报融媒体记者 董介

    高温津贴、藿香正气水、凉茶颗粒、风油精等,是现代“打工人”常见的防暑降温物资。上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株洲“打工人”有哪些防暑降温福利,留下了什么难忘的故事?

    发绿豆、西瓜,放露天电影

    市民史先生是株冶子弟,家住湘天桥二区。他说,上世纪60年代,物资比较紧缺,父母领回来的防暑降温物品多是绿豆、白糖。每天早上,厂里会为职工提供免费的早餐——绿豆稀,给大家清热解暑。

    到了70年代、80年代,株冶给职工发放的防暑降温福利花样多起来,经常让外人眼红。除了绿豆、西瓜、十滴水、饮料,还有株冶自己生产的牛奶雪糕等等。那时,其他厂的职工和孩子总是羡慕株冶职工家家户户床底多得塞不下的西瓜。

    除了吃的喝的,株冶还为职工和家属放映露天电影。史先生回忆,父母每天下班回来做晚饭时,他就带两个小板凳跑到放映场地,先占前面的位子,看工作人员搭架子,撑起白色的幕布,放映员调试胶片放映机。等一切准备就绪,大家都先回家吃饭。

    晚饭后,职工们摇着蒲扇陆续来到放映场,找自家的板凳,边聊天边等电影开始。露天电影基本上是免费的,但放映《地雷战》《地道战》等当时很火的电影时,每家收5分钱。

    妈妈带回厂里自产的冰棒,是她每天最开心的时刻

    上世纪70年代,市民紫贝的妈妈在株洲化工厂成品库上班。每到夏季,单位都会发放防暑降温福利给职工,每个人有几百张冰棒票,还有绿豆、白糖以及防暑降温费等。那时,株化的白糖、牛奶冰棒远近闻名。很多外面单位的职工和市民都会前往购买,一饱口福。

    紫贝小时候经常在楼下等妈妈下班回家。妈妈总是穿着干净的工装,骑着永久牌自行车,车把上挂一个保温桶,后座夹一个铝饭盒。她每天会用保温桶带七八只株化自产自销的白糖、牛奶冰棒,给紫贝三姊妹吃。那是大家每天最欢欣雀跃的时刻。

    有一年,紫贝的表弟从成都来株洲过暑假。妈妈带回冰棒后,表弟先把保温桶抢到手,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每一只都舔一口。这一波操作令紫贝三姊妹惊呆了,反应过来后气得直跺脚。

    单位发的“老三样”,有了别的用处

    1974年,21岁的朱力从株洲卫校毕业后被分配到市卫生防疫站工作。每当炎热夏季来临前,单位就会发放防暑降温物品:一盒清凉油、两包人丹、三小瓶十滴水。

    朱力说,也许是当时正年轻、身体好,自己几乎没有中过暑,这些药品倒是有了别的用处。口里没味时,含几粒人丹——调点口味;写东西犯困时,在太阳穴和人中处抹点清凉油——提神;自己从来没用过十滴水,倒是给了需要的同事和邻居。

    后来,单位还加发过中药凉茶。改革开放后,单位发放的防暑降温物品升级为白糖和绿豆。

    工人提桶打冰水,游泳池可免费游泳

    “80后”吴先生是株洲玻璃厂的子弟,妈妈刚进玻璃厂时是做挡车工,后来转到了浮法车间。每年夏天,厂里给职工发放绿豆、西瓜、雪糕票等防暑降温物品。

    当时,玻璃厂也有自产的雪糕。冰室就在食堂边,由厂领导专门组织的工作小组负责,从各个车间抽调工人义务生产。职工凭票领雪糕,每天可以领两份,冰水是免费的,不限量供应。夏天到了,工人们都提着桶子去打冰水,大家排着队说说笑笑。

    吴先生回忆,当年玻璃厂有一个内部游泳池,职工和家属可以免费去游泳,相当于夏日福利,外面的人是不能在这里游的。

    那时,父亲休息时会带他去游泳。上午的时候人稍微少点,还能开心地游一下。但一到下午人就多了起来,特别是傍晚以后,很多小孩子在里面玩,根本游不动,权当泡了个澡。

    ▲株洲玻璃厂幼儿园。小时候,吴先生在这里等妈妈下班接他回家,一起去冰室领雪糕。如今,幼儿园早已关闭(资料图)。

    株洲晚报融媒体记者/吴琦 摄

    ◀株冶生活区,居民打羽毛球(资料图)。

    株洲晚报融媒体记者/吴琦 摄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