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胞故事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编者按

    “大陆现在好多城市都太厉害。”近期,“台湾表妹”点赞大陆防疫、热泪表白祖国,相关视频感动无数网友。

    这番热烈表白,也道出了在株台胞的心声。1987年,台湾开放大陆探亲,从此,台胞来株探亲、创业、祭祀炎帝神农等,血脉情谊越发深厚。

    建市70年,株洲从人口七千的滨江小镇,跨越发展为生态宜居的工业新城。2018年,株洲入选改革开放40年来“40个经济发展最成功的城市”。

    台胞来到株洲时,神农福地的发展势头如火如荼,在这片热土,他们获得事业、生活、爱情的丰收,也见证了株洲的一次次蝶变。

    策划/董介 株洲晚报融媒体记者/李军 俞强年 通讯员/杨卫平 荣毅 范志晨

    投资兴业,他们目击城市提质、环境变美

    1

    台商来株投资创业,经历了各领域的蓬勃发展,也见证了株洲城市提质,以及生态环境的显著改善。

    李秀娥是株洲市台商协会会长、小哈佛美语幼稚园创始人。2002年,她在河西富绅家园打造首家幼儿园,逐渐将影响力向长株潭辐射,如今已在全省开设近20家分园。

    “最难的是改变人们的幼教理念。”李秀娥说,她把台湾的先进教育理念带到株洲后,开创了株洲幼教领域的多项“第一”,当初推行受阻的诸多做法,如今已十分普遍。

    “刚来时,跨江的二桥还没建好,河西看不到几栋高楼,路很窄,幼儿园还经常停电。现在,河西高楼大厦很多,八桥正在修建,每天晚上,湘江两岸灯火辉煌,在湘江风光带休闲的市民幸福感满满。”李秀娥感慨地说。

    台商萧辰晏到株洲投资比李秀娥稍晚几年。

    2005年,萧辰晏通过招商引资来株创立株洲盈定自动化设备科技有限公司。经过16年发展,公司如今已做到上亿元产值,产品远销海内外。

    “我和丈夫来株洲那年,株洲大道还没竣工。”萧辰晏记得,当时河西才开发不久,他们在高新区栗雨工业区建设了第一个工厂,生产铅电池。当时产能较为落后,交通运输并不便利。

    而现在,萧辰晏感慨“从营商环境到人居环境,株洲发展得越来越好了”。株洲经过“创文”“创卫”也越来越漂亮。“作为多元化的移民城市,株洲有人情味,也很开放和包容。”她说。

    如今,萧辰晏已在株洲定居,对她而言,株洲是她的福地,也是她的“第二个家”。

    天元区嵩山路,台湾整脊专家白棋安开设的店面,见证了株洲人健康养生意识的提升。

    来株十余年,白棋安始终提醒大家,“养生先养骨,养骨脊椎始”,平时注意行走坐卧、饮食作息等生活习惯,很多病症都不会出现。“最开始,很多人都以为我在胡说八道,也觉得我整脊的收费贵,慢慢地,人们的健康观念在转变,也越来越愿意在养生方面消费。”白棋安介绍。

    扎根“山区”,他们亲历山乡巨变、县域崛起

    2

    偏远闭塞山区的变化,最能反映一方热土的发展。

    炎陵大院农场,海拔约1600米的龟龙窝,移植自台湾台中市雾峰区的“软枝乌龙”茶,新生为“大院乌龙茶”“龟龙窝红茶”等优秀茶品。品牌创始人、台商古胜潭,1997年经朋友介绍来到炎陵后,事业也逐渐重获生机。

    从46岁到70岁,古胜潭坚守龟龙窝24年,开辟高山茶园近1500亩,助力大院龟龙窝生态茶园入选“湖南十大最美茶园”。茶园生产的高山乌龙茶、红茶享誉全国和东南亚,多次摘得国际“亚太杯”等名优茶评比特等奖、金奖等。

    古胜潭记得,刚到炎陵时,从县城到龟龙窝是坑坑洼洼的小土路,“坐车3个多小时才到山顶。”山上条件艰苦,经常没电、没信号,晚上只能点蜡烛照明,和家人通电话要跑到8公里外的村民家去接听。渐渐地,小土路变成砂石路、变成水泥路,并且拓宽了。开车到县城,如今只需一个多小时,在山上生活挺方便,用电不愁,掏出手机就能打电话。

    而在炎陵县城,“台湾媳妇”叶晓云嫁到这里15年,能听懂炎陵方言、会做艾叶米果等特产美食,几乎成了半个炎陵人。

    2005年底,叶晓云机缘巧合地来到炎陵度假,丈夫陈孝武正是她当时的导游。那次,双方添加了QQ,从此频繁互动,渐渐产生情愫。可当叶晓云告诉父母,她想嫁到炎陵,起初遭到强烈反对。“他们那时觉得,大陆很落后,炎陵又偏远,我是‘被骗了’。”叶晓云笑着回忆。

    最终,父母默认了婚事。2006年,叶晓云和丈夫结婚,如今已拥有2个孩子。

    来炎陵多年,叶晓云看到这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的炎陵,路窄、楼矮、车少,没什么产业,现在道路宽敞整洁,有了现代化的工业园,出门就能看电影,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发展很快。说起炎陵黄桃,大家都知道。”她自豪地说。

    叶晓云的父母,后来也来了一趟炎陵,直夸炎陵山水秀美,县城整洁漂亮。

    畅想未来,他们将接续奋斗,见证株洲再创辉煌

    3

    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与感召,总能弥合时空、跨越山海。

    醴陵瓷谷的“大师工坊”,年过六旬的台湾艺术家关兰,让岭南隔山画艺与醴陵五彩瓷产生全新“碰撞”,联结文脉,绽放新彩。

    “你看,醴陵釉下五彩瓷兼具白如玉、明如镜、声如磬、薄如纸、彩如虹等特质,精美非凡。”关兰兴致勃勃地介绍。

    关兰祖籍广东阳江,生于香港,自幼随父亲、岭南隔山画派重要传人关保民习画,后赴台湾求学,全家随她迁居台湾。上世纪八十年代,她和父亲为促进两岸文化交流做出诸多努力。

    2012年,关兰随祖籍益阳的丁志兴回乡探亲,偶然看到了醴陵釉下五彩瓷的展览。“美得让我‘惊为天人’。”关兰说。很快,她来到醴陵潜心绘瓷,“艺术生命在这翻开了新的篇章。”

    来醴陵近10年,关兰看到醴陵瓷谷建成运营,并多次举办国际陶瓷博览会,吸引世人瞩目。她看到,渌江沿江风光带成为居民休闲的好去处,青云桥建成后,连接起了新旧城区。“一言以蔽之,好山好水好生活,好瓷好彩好创作。”关兰说。

    对株洲的未来,台胞们充满期待与信心。

    在株洲城区,李秀娥坦言,株洲市台办、各级相关部门对台商的支持不遗余力,在台商创业发展的每个阶段,他们都在用心帮忙解决难题,给予信心。“这样的株洲,让我们台商不虚此行;这样的株洲,明天必将更加美好。”

    在炎陵高山,古胜潭坚定地说:“明天的炎陵和龟龙窝,肯定会越来越好,越变越美。”

    在醴陵瓷谷,关兰说:“在这创作越久,越觉得还有许多艺术表现形式去展示中华传统文化之美。我会在这里持续探索,一直沉迷。”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