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七月,市四中喜讯频传,校党委获评“株洲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校党委书记杨育华获评“湖南省教育系统优秀党务工作者”,匡志林、成新水老师获评“株洲市教育系统优秀党员”,校办公室副主任蒋伟红获评“株洲市教育系统优秀党务工作者”。
这样的好成绩非一日之功,源自于学校党委多年来对党建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扎实推进。
基层组织建设好,固本又强基
如果说党员是党的“细胞”,那么党组织就是直接联系、管理党员的“毛细血管”。只有充分发挥组织力量,让每个“细胞”都充满活力,党的执政基础才能坚如磐石。
用“红色引擎”统领班子建设,充分发挥政治引领力。在抓好理论武装基础上,市四中通过实施“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班子成员“五个一”活动等形式,把德育、“三雅”课程、校园足球、美育、劳动教育等纳入校党委会议题,将党的教育方针研讨转化为铸魂育人的具体举措,校党委的政治领导力和政治核心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用“红烛精神”引领队伍建设,充分发挥组织覆盖力。学校多次举办与教育方针纵向同频共振、与教育教学实践横向密切联动的全校性主题党日活动,将党建活动与教育实践密切结合,党员教师先学一步,深学一层,引领全体教师深入落实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内容,将党组织的覆盖力逐层扩大,引导全体教师 “教书”不忘“育人”之责,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用“红色基因”引导德育工作,充分彰显组织推动力。学校通过实施“党建带团建”、创立“青马学堂”、举办思政课教学竞赛,充分发挥课程、活动、文化育人功能,用“红色基因”点燃信仰之火,用新思想铸魂育人,全面推进对学生思想价值观的引领,扩大党组织对党的教育事业的发展推动力,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工作阵地建设好,凝神又聚力
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市四中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思想文化三个层面系统设计和推进党建工作,实现了党建和业务双提升、共发展。
加强物质文化建设。学校完成了党员活动中心、系列宣传阵地、党建文化广场的建设,使党的主张在校园里立起来。目前,现有的5个党支部已经全部实现“五化”,正处于体制创优阶段。
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学校重点落实“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通过完善党委会议制度、明确党委委员职责分工、实施党委班子成员“五个一”工程,强化“党的干部”第一身份和“为党工作”第一职责,凝聚“做好党建是最大的政绩”共识,支持和保证校长依法行使职权,真正发挥党委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保落实作用,学校决策机制更趋现代化。
加强思想文化建设。学校通过激发“红色引擎”、倡树“红烛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提升学校发展软实力、提高教师队伍战斗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党员队伍建设好,先进有担当
党员肩负着直接联系服务群众的责任,是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主要战斗力量。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能够稳固党的群众基础,进一步夯实党的执政根基。
青年教师培养有方法。学校制定了《株洲市四中青年教师培养方案(2020-2023)》,重建青年教师协会,为每位成员配备名优骨干教师作为专业导师,按照“双培养”的原则,助推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素养和专业技能实现双向全面发展。目前,22名青教协成员中,党员占比60%,黄杰、陈妙、谭庆云、张兴等青年党员教师均在学校不同岗位担当着重要工作任务,成为教育教学的中坚力量。
教师队伍发展有成效。实施“校级骨干教师”评选,梯度培养,分层提高,挖掘不同年龄段教师的发展潜力,推动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中老年教师二次发展提升。近两年来,学校党员教师队伍素质得到有效提升。有11名研究生学历教师申请入党,5名青年骨干教师、2名高级教师入党,叶美雄校长被评为特级教师,市音乐学科基地主持人、张波老师被评为正高级教师,官孟琼、陈翠英、匡志林、母莉4位老师获评市“学科带头人”,舒秀花、陈妙两位老师获评市第八届“教坛新秀”。
教育教学研究有创新。学校围绕“新高考、新课程、新课标、新教材”主题,紧抓课堂教学主阵地,组织学习新课程方案,集中研读新课标,开展新课标学习分享会、同课异构、主题教学竞赛等活动推动新教材研究,全面落实核心素养的培育。2020年,学校开展了校级“十佳教坛新秀”评选、学科德育教学能力竞赛、美育教学竞赛等三次大型校内教学竞赛,163名教师参与其中,占全校教师的86.2%。丰富的活动促使教师对“四新”的认识和研究得到了进一步深化,教书育人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图/文 通讯员 白静 陈文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