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株潭轨道交通规划示意图(资料图)。
株洲晚报融媒体记者/廖喜张
中心城区常住人口达到180万人,规划建设135处路外公共停车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不低于2.2平方米……7月16日,《株洲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发布。这些我们关注的内容,《纲要》里面都有涉及。
中心城区常住人口
达到180万人
根据《纲要》,我市将积极对接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加强湘赣边区域合作,加快推进长株潭一体化,着力推动主城区与“南四县市”融合发展,注重提升“一江两水”在区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构筑“一核一圈一廊”的全市域联动空间布局。力争到2025年,中心城区常住人口达到180万人,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18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5%。
推进县域城镇建设。将醴陵市打造成为株醴都市圈的“副城”,将攸县打造为市域副中心城市,茶陵县打造为湘赣边界中心县,炎陵县打造为湘赣边区域旅游中心。
推动重点镇建设。重点推进以白关镇、左权镇、白兔潭镇、东富镇、网岭镇、腰潞镇、淦田镇为典型代表的工业型小城镇,以鹿原镇、酒埠江镇、枫林镇为典型代表的旅游型小城镇,以朱亭镇、严塘镇、中村瑶族乡、皇图岭镇为典型代表的农业型小城镇,以三门镇、仙庾镇、云田镇为典型代表的都市综合型小城镇,以沔渡镇、界首镇、高陇镇为典型代表的边界发展型小城镇的高质量发展,为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提供发展支撑。
形成市域铁路
“六纵四横”网络
今后五年,我市将推动交通发展由追求速度规模向更加注重质量效益转变,形成布局合理、层次清晰、衔接顺畅、低碳环保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
全力推动岳长衡高铁(城际)复合通道、醴娄高铁(城际)复合通道规划建设;规划新建浏醴和炎韶铁路,电气化改造醴茶铁路,连通蒙华铁路与京广铁路;启动南延长株潭城际铁路至渌口区前期工作;争取扩能提速改造衡茶吉铁路;开通运营韶山经醴茶铁路至井冈山特色旅游专列,建设铁路物流中心和株洲西高铁站动车所,力争“十四五”末形成市域铁路“六纵四横”网络。
根据《纲要》,我市还将构建长株潭都市区“米”字形高铁线网,打造国家高铁组合枢纽。加快推进长沙地铁9号线暮云东-大丰-株洲西、湘潭北-株洲西轨道交通线建设,启动株洲至醴陵城际和长株潭城际南延至渌口区前期研究,建设轨道上的长株潭。加快湘江“两岸一线”连通工程建设,构建长株潭“半小时通勤圈”“一小时经济圈”。
建设大丰万达、武广新城等商圈
消费是最终需求,也是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直接体现。《纲要》中提出,将优化商业网点布局,推进芦淞服饰城等传统商贸业提质升级,提升中心广场、红旗广场、长江广场、响石广场、神农城等传统商业集中区服务功能,建设大丰万达商圈、武广新城商圈、汽车小镇商圈等。
为此,《纲要》中还提出促进消费四大工程,即改善消费品供给专项工程、商圈提质工程、数字新消费工程、多元业态夜间经济点亮工程。
其中,数字新消费工程,将大力发展“网上菜场”“网上餐厅”“网上超市”等数字商贸新模式新业态。加快推广农产品“生鲜电子商务+冷链宅配”“中央厨房+食材冷链配送”等服务新模式,创新“安心送”“社区集采集送”等无接触式消费模式,探索发展无人超市、无人商店、无人餐厅等新零售业态。
多元业态夜间经济点亮工程,将利用商业街区、百货商场、闲置厂房、街道内巷、高校和创业创新集中商圈区域等推进智慧夜市建设,打造食、游、购、娱、体、展、演等多元化夜间消费市场。重点推进神农文化休闲街、钟鼓岭夜间经济街区建设。
规划建设135处路外公共停车场
以居民出行需求为中心,“十四五”期间,我市将以“打通外循环,畅通内循环”为重点,积极推进对外干道以及城市内部道路建设,逐步建立互联互通的城市交通网络。
中心城区优先发展中运量快速公交系统,推进“两主一环三支”中运量快速公交线网建设,构建多模式一体化的绿色交通体系,打造城市品质交通。结合绿地、景观等系统布局城市慢行网络体系,积极推进中心城区步行道和非机动车道系统改造。依托城市公园或绿地打造天元核心片区和武广新城片区、云龙新城中部片区、芦淞区枫溪生态城片区、荷塘区金山新城片区、石峰区轨道科技城片区、渌口区梅子湖片区等慢行示范片区。规划建设135处路外公共停车场。
到2025年,海绵城市达标面积占城市建成区比例达到50%以上;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不少于13平方米、万人拥有绿道长度不少于1.0公里、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不小于90%。
同时,全力提升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模、速度、能级,力争到2025年建成5G基站1万个,全市城区实现5G网络全覆盖,基本建成覆盖重点园区、行业的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
新增2所本科院校和3所高职院校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十四五”时期,我市还将重点聚焦民生领域,全面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强化就业、教育、健康等社会事业的保障,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就业方面,加强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的就业创业引导、培训、援助和兜底等服务,稳定就业总量,改善就业结构,提升就业质量,保障劳动者待遇和权益,推动“业有所就”向“业有乐就”升级。
教育方面,全面提升基础教育、打造一流职业教育、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加强教育发展保障,实施教育强市八大工程,普惠园在园幼儿占比巩固在85%以上,打造60所“株洲市最美村小”,建立50对城乡姊妹学校,遴选250名教师到乡村支教,力争新增2所本科院校和3所高职院校,推动“学有所教”向“学有优教”升级。
在健康方面,力争部分学科或专科建成国家医学和国家区域医疗副中心,实现远程医疗建设、基层卫生健康服务网络建设、互联网+医疗健康建设、家庭医生团队建设“四个同步”,推动“病有所医”向“病有良医”升级,建设更加普惠更高水平的“健康株洲”。
同时,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创建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城市。力争到2025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不低于2.2平方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超过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