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烈士周介甫:为主义而牺牲,虽九死犹不悔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周介甫遗书。

    在炎陵县中国工农红军革命活动纪念馆,陈列着一封遗书。这封遗书只有51个字,是革命烈士周介甫留给母亲的。每一位看到这封遗书的人,无不为其中饱含的母子深情而动容,无不为一个共产党人用生命捍卫信仰的伟大壮举所感动。

    周介甫,1903年10月出生于酃县(今炎陵县)。1926年,周介甫回到酃县中村,办起了农民夜校,招收了30多名青年农民到校学习。在他的发动下,成立了酃县最早的农民协会,斗争矛头直指土豪劣绅,实行减租、退息。

    1926年9月,酃县农民协会成立,周介甫被选为该协会委员长。1927年11月,经刘寅生介绍,周介甫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8年3月,毛泽东率工农革命军到达中村,帮助酃县成立了中共酃县委员会和中共中村区委员会,周介甫被选为中村区委委员。在随后的插牌分田运动中,毛泽东又亲自提名,由周介甫和部队干部谭希林具体负责这项工作。为了解除群众顾虑,动员广大贫苦农民,周介甫在3000余人参加的军民诉苦大会上烧毁了自家的土地山林契约,把所有土地、财产、粮食、农具全分给了贫苦农民。此举使中村插牌分田得以顺利进行,为日后根据地的土地革命开了个好头,获得了毛泽东的称赞。

    1928年4月下旬,工农革命军离开酃县,地主反动势力乘机反扑,周介甫不幸被捕。

    在监狱,遭到严刑拷打的周介甫说:“我来了,就不准备回去,要想从我口里得到共产党的机密,那是白日做梦,白费心机。”

    在狱中,周介甫给母亲写下了51个字的遗书:“母亲大人:我这次是牺牲了,我个人的最后目的达到了,你老人家不要挂念啊!为主义而牺牲,虽九死犹不悔。介甫”。

    次日,周介甫被敌人杀害,年仅25岁。

    (本栏目资料由市档案馆提供,株洲晚报融媒体记者/何春林 整理)

  • 上一篇
  • 下一篇